吕沛宛 李尤佳
冬病夏治,除了我们目前常用的中药外敷,还有其他几种方法,你知道吗?以下为大家提供冬病夏治的方法。
饮食
夏季气候较为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浓重,要多吃杂粮,不可过多食用热性食物,如川菜、荔枝等,以免内热过重。此外,食用生冷瓜果也应适可而止,以免损伤到脾胃。口味浓重的饮食容易产生湿热,激发各类疾病,最好少吃。《养生论》中曾说道:“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意念中存想心中有冰雪,便不会感到天气炎热。为顺应自然界阴阳盛衰变化,一般夏季宜晚睡早起,每天尽量保持7个小时左右的睡眠。
天灸
天灸疗法源远流长,是中医传统医学外治法中的一种。根据中医“冬病夏治”的观点,三伏天便成为人们治疗宿寒引起的哮喘、过敏性鼻炎、反复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最佳治疗时机。
天灸治疗后皮肤会有发热感,以皮肤感觉和耐受程度为观察指标,避免灼伤皮肤。贴药后皮肤出现红晕属正常现象,自己可涂些皮肤软膏以减缓刺激。如果已经发起水疱,应避免抓破感染,可以涂烫伤软膏做保护。
天灸期间要戒食易化脓的食物,如牛肉、烧鹅、鸭、花生、芋头、豆腐等,并戒食鱼虾、生鸡等易致敏食物。皮肤出现过敏者,可涂抗过敏药膏,必要时去医院就诊。此外,贴药时要注意少吃肉桂、花椒、大茴香、小茴香、狗肉、羊肉和新鲜桂圆、荔枝等辛燥之品;忌大量进食寒凉之品。有发烧、咽喉发炎等疾病的患者不能贴药。另外,天灸的禁忌症还包括一岁以下幼儿、孕妇、肺结核患者、严重心肺功能不足者、短时间内敷贴即会大量起水疱者、皮肤贴外用药容易过敏者等。
艾灸(常用保健灸)
三里灸
部位:在小腿前外侧面的上部,外膝眼下四横指,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方法:艾灸条每次一支,点燃对准穴位,左右两穴灸完为止。每日一次,勿烫伤。
作用:理脾胃,调气血,助消化,补虚弱。
神阕 气海 关元灸
部位:神阕穴在腹部,脐中央。气海穴在下腹部,当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关元穴在下腹部正中线上,当脐中下三寸。
方法:每次一支,对准穴位点燃,灸完为止。每日一次。
作用:复苏固脱,温补元阳,健运脾胃,理气和肠。
背腧穴灸
部位:在背腰部,五脏六腑各有一个背腧穴,位于背腰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其位置大体与相关脏腑所在部位的上下排列相接近。
方法:同神阕、气海、关元穴灸,但因穴位较多,为便于操作,最好到医院由针灸科大夫用艾箱灸。
作用:腧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之处,是阴病行阳的重要场所。“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类经附翼》),如大家熟知的“冬病夏治”治咳喘,许多穴位就是背部腧穴,也是夏天用阳之位补阳的重要场所。
拔罐
拔罐能调整脏腑功能,协调阴阳平衡。由于负压,拔罐可造成局部毛细血管充血破裂,促使自身溶血。自身溶血现象是一个延缓的良性刺激过程,产生一种类组胺物质,随体液周流全身,刺激各个器官,增强其功能活力,提高人体的免疫抗病能力。
热疗
日光浴、远红外舱、温泉疗法、沙滩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