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民医院使重症角膜盲患者重见光明成为可能 本报讯(通讯员 魏妍平)设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的河南省眼科研究所近期成功开展波士顿人工角膜移植技术,使一直以来困扰医学界的重症角膜盲患者复明问题迎刃而解,填补了我国医学领域的一项空白。 常规角膜移植是一项成熟的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面临着部分重症患者或特殊患者无法或不适合接受角膜移植手术而与光明无缘的难题。例如,先天性角膜盲儿童视觉发育不完全,6~7岁时必须有良好的光线刺激视觉才能发育,但此间恰恰因角膜疾病无法接受光线刺激。且普通角膜移植的排斥率很高,术后角膜容易长新生血管,影响角膜透明度,因此很少进行角膜移植手术。 河南省眼科研究所在我国率先引进美国波士顿人工角膜技术,已使4名重症角膜盲患者重见光明。波士顿人工角膜是一种异质成型材料研制的特殊屈光装置,侧面看形如蘑菇,正面看是一个直径为3.5毫米的透明区。通过特殊技术,专家将其安装在供体角膜的中间,使供体角膜作为一个载体移植给患者,从而取代病变混浊的角膜,发挥其透明屈光间质的作用,提高患者的视力。由于材料生物相容性好,设计易于植入物与周围组织愈合,不会出现排斥反应或移植后血管增生导致的手术失败,成为目前世界上临床使用最安全的人工角膜技术之一。它适用于多次角膜移植排斥而致失败、角膜结膜新生血管化等角膜盲,尤其是儿童先天性角膜盲患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