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记淮滨县第二人民医院院长王希明 □本报记者 王明杰 通讯员 王建 张雨 白洪涛 春天,彩霞似锦;人生,岁月如歌。 从1981年至2009年,王希明已在医疗卫生战线上奋力拼搏了30多个年头。2006年8月,他从淮滨县人民医院副院长的岗位上调任第二人民医院院长。刚刚上任第一天,身为副主任医师的他明察秋毫,一眼就看出医院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医师人才匮乏,缺乏名医和学科带头人;二是基础医疗设备差;三是急诊工作需要加强和完善;四是管理力度还要进一步加大;五是特色专科宣传力度不够;六是县财政投入不足。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着医院各项事业的发展。 面对问题,王希明决定,在基础建设、科室建设、技术创新、经营理念、外延服务、人才聘任等方面实现重点突破,短期内使医疗质量进一步提高,硬件设施进一步完善,服务态度明显好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一步提高,医院综合实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职工待遇进一步提高,年门诊人次、住院人次及手术人次增幅15%以上,业务收入增长20%以上。 目标明确以后,王希明根据国务院八部委《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09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实际情况,依靠现有的技术力量和资产,在不改变医院全民所有制性质的前提下,进行股份制改造,将职工手中闲散资金集中起来,投入到医院有待发展的项目上,推动医院上等级、上水平,从而摆脱多年来由于国家财力不足、上级投入较少使医院生存艰难、发展缓慢的困境。 医疗质量是医院工作的核心和永恒的主题,提高医疗质量是确保医疗安全的唯一途径。王希明围绕这一主题,一是强化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制定以医德医风与劳动纪律、医疗数量与质量及业务收入为主要内容的综合目标管理方案;二是实行院科两级质量管理,开展以周四医疗质量日为主的经常性质量检查、监控、考评工作,严格执行病历书写规范,不断提高病历书写质量,防范医疗纠纷;三是规范医疗服务质量考评工作,医院每月对科室和个人按工作数量和质量实行百分制量化考评,考评结果与工资奖金挂钩,使工作有目标、考核有标准、奖罚有依据;四是抓好三级医师查房、疑难病例讨论与会诊、术前讨论、“三查七对”等工作,规范医疗过程中的不良行为,进一步完善疫情信息报告制度和医院感染管理措施,强化感染知识及防护技能的训练,提高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能力;五是设立院长奖励基金,每季度根据医疗质量考评小组的考评结果,对在医疗、医技、护理、院感等质量考评中成绩突出的科室和个人给予奖励,并对表现较差的科室和个人予以处罚。在一手抓医疗质量,一手抓发展的同时,王希明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要求全体员工努力做到优质服务、诚信服务,以服务赢得信誉,以信誉赢得效益,以效益赢得发展;坚持以病人满意为目标,不断完善各项优质服务措施,开展服务承诺制度,做到热情服务、真情待患、有诺必践、违诺必纠,让群众满意、让社会满意,同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为病人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如推行导诊工作,开展导医、咨询、登记、免费供应开水等服务;坚持以人为本,开展人性化服务,为行动不便的老弱病残、急危重症病人提供诊疗、划价、取药、交费全程陪同服务。在开展优质服务中,延伸服务领域,开拓农村医疗市场,定期组织专家、党员及自愿者服务队下乡入村,走进社区,举办健康讲座,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咨询,为基层群众送医送药,并以此方式宣传医院,提升医院的知名度。 为加强重点专科建设,突出特色专科优势,推进医院的整体发展,王希明明确要求,加强特色专科建设是医院向“高、精、尖、特”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也是医院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所在,必须把专科建设和人才建设抓好。为此,他将腹腔镜外科、糖尿病科、消化内科、骨伤科、康复医疗科、肛肠科等作为医院的特色专科,并采取一整套强有力措施,加大对重点专科的投入,使之尽快达到人员、技术、房屋、设备“四配套”,将专科做大做强,使医院跳出县城、市域界限,占领更大市场,力争使专科业务收入占全院总收入的30%~50%,逐步形成专科优势,打出品牌,突出特色,带动医院整体业务的发展。 为实施科技兴院战略,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医疗技术水平,在他的带领下,医院成立了临床科研领导小组,负责全院科研课题的立项、设计、协调和督导工作。他鼓励医务人员结合自身业务,积极开展临床科研工作,以带动科室业务的开展。在积极引进新技术、新项目、新疗法,不断拓宽服务范围,促进学科建设的同时,医院积极实施“三名战略”,即树名医、创名科、建名院,积极推出专家、专科、专病、专方、专药“五专品牌”,提高医院专科水平,逐步达到人有专长、科有重点、院有特色,不断提高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淮滨县第二人民医院把加快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不断提高人员整体素质作为一项重点工程来抓。在王希明的决策下,医院积极营造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竞争择优、理解信任的环境氛围。根据学科发展需要,他决定选送5~10名业务骨干和高年资优秀医生外出进修深造;对年轻大中专毕业生实行规范化培训,鼓励他们在岗培训,参加不同形式的学历教育,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促使他们尽快成才;同时通过不同渠道引进政治合格、学有专长、技术过硬、群众认可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优化医院人才结构,为医院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王希明还借脑引智,开展技术联合,本着“不为所有、只为所用”的原则,从北京、武汉、郑州等地聘请专家来院坐诊、手术带教,通过传、帮、带的方式促使医院一批专业技术骨干快速成长起来。他还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学有建树,著书立说,撰写学术论文,申报科研成果,参加学术研讨会,开展院内学术讲座,在全院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 医坛矢志不渝耕耘,勤奋敬业,自强不息,丹心谱写新篇章。淮滨县第二人民医院在王希明的带领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拼搏,开拓创新,以求实的精神、严谨的作风、科学的态度、扎实的工作,谱写着奋力前行的新篇章。 ☆院长名片 王希明简历 王希明,男,汉族,1961年2月22出生,1981年8月参加工作,1990年6月加入共产党。 1978年9月至1981年7月,河南省信阳卫校大专班学习; 1981年8月至1985年5月,淮滨县人民医院内科主任医师; 1985年5月至1988年8月,淮滨县人民医院内科主任; 1988年8月至1990年7月,淮滨县中医院副院长、主治医师; 1990年7月至1996年12月,淮滨县卫生学校校长、主治医师; 1996年12月至2006年9月,淮滨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副主任医师; 2006年8月至今,淮滨县第二人民医院支部书记、院长、副主任医师。 王希明现任中华医学会会员、全国高血压联盟理事、中国医院管理学会理事、信阳市消化内科学会副主任文员、信阳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1项、信阳市科技进步奖9项;主编和参与编写《淮河医苑文萃》(主编)、《医院技术操作大全》(主编)、《医院管理大全》(主编)、《新编临床用药指导》(副主编)、《消化系统疾病治疗紧张》(副主编)、《二级医院计划诊疗手册》(副主编)等医学专著8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