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9年第75期第8版
 
2009年第75期第7版
 
2009年第75期第6版
 
2009年第75期第5版
 
2009年第75期第4版
 
2009年第75期第3版
 
2009年第75期第2版
 
2009年第75期第1版
 
2008年第75期第1版
 
2008年第75期第2版
 
2008年第75期第3版
 
2008年第75期第4版
 

怀地黄轶事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温县祥云镇下石井村卫生所
王攀林

 

  诗云:
地黄本是土中精,
热入营血有奇功,
益肾填髓补虚损,
蜜煎久服身体轻。
  地黄始载与《本经》,神农奉其为上品,列“四大怀药”之首。其能“填骨髓,长肌肉,补精血”,故有“地髓”之称。
  相传,宋代医学家钱乙,中秋时节到怀庆府做客,酒后信步庭外,忽觉烦渴难忍。恰逢路旁老农收获地黄,遂取食几段鲜地黄,顿觉耳目一新,叹曰:“地黄真乃非常之品也。”乙为小儿医,观怀庆府地域贫瘠,却能生长山药、地黄,小儿个个强壮健康,大概与服食此品有关。遂以怀地黄、怀山药为主,疏方“地黄丸”,治疗小儿诸疾。如今,“六味地黄丸”系列产品已畅销海内外。
  清乾隆年间,大学士纪昀与孟冬热入营血而发疯癫,遍请名医,迁延不愈。时逢淮阴吴瑭游医京师,家人急求为诊治。吴瑭以“犀角地黄汤”加减治之,每餐佐食鲜地黄汁三两(约100毫升),不日痊愈。吴瑭一举成名,“清营汤”也由此而来,载入《温病条辨》。
  李时珍谓:“惟以怀庆地黄为上,亦各处随时兴废不同尔。”怀地黄主产与河南,尤以温县、博爱等地产量最大,质量最佳。
  地黄之为药皆一身也,其制法不同作用亦各异。地黄叶可治恶癞;花可治肾虚腰脊疼;鲜地黄长于清热生津;鲜地黄焙至内部干燥、颜色变黑为生地黄,偏于清热凉血,养阴;九蒸九晒为熟地黄,用于滋阴补肾,益精填髓;炒碳存性可以止血。
  古人用生地黄、生姜榨汁留滓炒碳,调汤染发,开创了中药美容之先河。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