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永胜 通讯员 王学斌 艾金保 有这样一些人,在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或情感旅程后,习惯于书信这种老派的表达方式,将最深的情感、最难忘的经历,倾诉给与自己心灵最近的人,同时也是最难忘的人。记者近日在洛阳市采访时,就看到了这样两封信。 第一封信来自杞县泥沟乡某村,写信人是刘新合、刘联合兄弟俩。在写给洛阳市中心医院院长臧照书的信中,兄弟俩特别要感谢的是消化内科护士任娜。信中写道:“老母亲因患胆管癌住院期间,任娜不怕脏,不怕烦,对老母亲呵护备至……母亲出院回家那天,我们请求她辛苦一趟,和我们一起照料母亲回杞县老家。适逢休班的她,一路上除了给母亲打针、喂水、擦汗,还不停地宽慰老人和我们,安全地护送我们回到了老家。一周后又逢轮休,她再次来到杞县,为我母亲做术后消毒处理和灌肠处置……邻居们都赞不绝口,说像这样的好姑娘真是不多见!” 第二封信是一位名叫马敬华的七旬老人,写给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鲁献斌的。这位家住洛阳市瀍河区马坡村的老人在信中述说了自己因鼻窦炎入住五官科病房后,护士的倾情照料和医生的精心施治,信中还特别写道:“为减轻我的痛苦,手术一开始,陈伯聪、唐艳两位大夫边手术边和我拉家常,还风趣地说,手术成功也有你的一半功劳……做完手术后,我紧紧地拉住两位大夫的手,感激的热泪止不住地往下落。” 两封感谢信,不尽医患情。记者了解到,第一封感谢信在洛阳市中心医院院报刊发后,全院上下迅速掀起向护士任娜学习的热潮。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在收到感谢信后,对信中提到的陈伯聪、唐艳等同志和五官科通报表扬,分别奖励优质服务考核分5分,记入个人、集体医德医风档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