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9年第75期第8版
 
2009年第75期第7版
 
2009年第75期第6版
 
2009年第75期第5版
 
2009年第75期第4版
 
2009年第75期第3版
 
2009年第75期第2版
 
2009年第75期第1版
 
2008年第75期第1版
 
2008年第75期第2版
 
2008年第75期第3版
 
2008年第75期第4版
 

医学实践的基层空间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胡晓军
    近日,安阳的乡镇卫生院接连发生了新鲜事:在卫生局的统一安排下,一个个身负较高理论与技术水平的医学临床硕士来到这里,开始为时一年的历练。
    事实上,开辟政策通道,让学有所长的医学大学生愿意扎根基层;完善考核机制,让城市医院的大专家诚心为基层医生传授经验……近年以来,河南卫生行政部门为完善农村卫生的造血功能,突破农村卫生的能力发展瓶颈,可谓用心良苦,落力多多。今年强力推出的农村卫生人才“51111”工程无疑正是这一精神的又一次升华。
    在同一时刻,我们也看到,从河南到全国,无需动员,也有部分顶级医疗机构、专家博士主动要求,下农村、到社区,将自己的所学与丰富的生活实践、与急迫的群众需求对接。据称,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医生是否高明,与自己是在大城市还是在小城镇执业是没有必然关系的,他们看中的是医务人员是不是一律接受了严格的训练,是不是遵循了科学的治疗路径,是不是有着成熟的治病救人的经验。我国何尝没有过一段这样的时期,那时候,农村、社区不乏让群众称道的专家,群众也不用次次挤破头往大医院跑。
    从医学发展理论上来说,这难道仅仅是一厢情愿吗?显然不是!医学源自哪里?医学要到哪里去?这看似是不言自明的问题,但社会实践中的问题往往是越简单者越容易变得复杂。
    说起来,医务人员的集中培养,医务人员地位的提高以及集中执业,这是现代文明的一大进步。从专业分工的角度来讲,大城市大医院人才的聚集,不仅有助于社会集中力量打造发展的平台,还有助于人才之间的相互促进、共同进步。但这只是社会大分工呈现的一面景象。从另一面来看,社会大分工在医学实践中制造的幻象也逐渐蒙蔽了我们的眼睛。比如,我们迷信医学分科的好处,忘记了分的同时必然要在一个点上整合起来;我们相信大医院能给自己的事业带来腾飞,医学最朴素的在最合适的时刻救治最大量普通人的梦想却不可避免地打了折扣。
    在社会和政府竭尽全力提高基层卫生的服务能力,想让最广大的农民和最普通的市民能够享受到贴近、舒适、高水准的医疗服务时,我们的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能否不仅仅依靠外在的促进与约束,而是从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来通盘考虑基层空间的魅力呢?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