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9年第74期第1版
 
2009年第74期第2版
 
2009年第74期第3版
 
2009年第74期第4版
 
2008年第74期第1版
 
2008年第74期第2版
 
2008年第74期第3版
 
2008年第74期第4版
 

选酱油先看标签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食品标签显示的是食品组成成分、食品特征和性能,是向消费者传递食品营养信息的主要手段,也是消费者最简单、最直接获取相关产品所需知识的途径。学会看酱油瓶上的标签,就能买到您所中意的酱油。
  看制造工艺,酿造酱油为首选
  从制造工艺上看,可以分为酿造酱油和配制酱油两大类。在国家标准中,我国的酱油分为酿造酱油(GB18186)、配制酱油(SB10336)和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HVP,SB10338)。酿造酱油会标注执行“GB18186-2000”标准,安全程度高。
  如果怕买到焦糖色调配的假酿造酱油,那就使劲摇晃一下酱油瓶,酿造酱油起的泡大小均匀而且不易散去,配制的则泡沫大小不均,很快散去。还可以倒置酱油瓶,酿造的挂壁,配制酱油着色差不挂壁。
 看原料和配料,酱油真正价值所在
  食品的营养品质,本质上取决于其主要原料及配方的比例,配料清单说明了这种酱油的真正价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要求,含量最多的原料应当排在原料和配料的第一位,最少的排在最后一位。大豆通常是排在第一位的,但有的配料清单中标明了是非转基因大豆,有的语焉不详。撇开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不论,转基因大豆通过改变基因使得油脂含量大幅增高,在榨油方面一显身手。但是,国产非转基因大豆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价值丰富,从工艺角度看,特别适合酱油的深加工。
 看哪种“盐”,“高盐稀态”最佳
  在标签的“产品标准号”一项中,一般都会有“低盐固态”或“高盐稀态”的字样,表示出酿造工艺的差别。低盐固态使用的是大豆和麸皮,高盐稀态用的是大豆和小麦。前者颜色比后者要深,后者的香味比前者浓郁。一般好酱油大多用的是后者,因为前者有速酿之嫌,后者则是慢工出细活的传统工艺。所以,从风味口感和营养价值来看,都是高盐稀态的酱油好。
 看氨基酸态氮的含量,“特级”最好
  酱油的质量等级主要依据酱油中氨基酸态氮的含量确定,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其氨基酸态氮含量要求每百毫升分别为≥0.80克、≥0.70克、≥0..55克、≥0.40克。氨基酸态氮含量越高,酱油的质量越好,鲜味越浓。
  看防腐剂,山梨酸钾更理想
  我国生产的酱油多使用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防腐。苯甲酸具有叠加毒性作用,其毒性远大于山梨酸钾,但因苯甲酸钠价格低廉,在我国仍是主要的防腐剂,所以在选购酱油时应当慎重。
  酱油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其抗氧化能力是红酒的10倍,但是含盐量高让我们不得不悠着点吃。另外,酱油还分佐餐用和烹调用,因为这两者的微生物指标要求严格程度是不同的。供佐餐用的酱油可以直接入口,用于凉拌菜等;而烹调用的就不能直接入口了,只能用于烹调炒菜用。
         (摘自《健康报》)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