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9年第74期第1版
 
2009年第74期第2版
 
2009年第74期第3版
 
2009年第74期第4版
 
2008年第74期第1版
 
2008年第74期第2版
 
2008年第74期第3版
 
2008年第74期第4版
 

外治敷贴三要穴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外治敷贴穴位法,是根据经络学说的理论,结合机体的生理特征,从整体观出发治疗疾病的方法之一。按“经络所通,主治所及”的原则,用性

味不同的药物敷贴在某一特定的俞穴上,通过皮肤、黏膜吸收,作用于经络,使脏腑功能气血调和。外治敷贴的穴位很多,现常选劳宫、涌泉、神阙3

穴。
  劳宫穴:即两手掌心处,属于手厥阴心包经。古有“掌属心,心主汗,用握药,能发汗,并治积聚和老人虚寒便秘,握药又能下积”的说法。如

有小儿感受风寒,用香豉3克研末,葱白头3根,捣乱如泥,二者混合,加开水少许调敷劳宫穴可愈的记载。
  涌泉穴:即双足心处,属于足少阴肾经的起始穴位,是下焦病的重要穴位。关于涌泉穴外治的记载很多。例如《串雅》及《万病回春》就有“鼻

血不止,可取蒜一枚,捣泥贴涌泉穴,左鼻出血贴左足心,右鼻出血贴右足心,两鼻俱出血,则两足同时敷贴。”
  神阙穴:即肚脐处。神阙穴可补虚泻实,可升可降,在治疗应用上有广泛性和重要性。如用五倍子3克、吴茱萸1.5克、胡椒7粒,酒和为饼敷于脐

以治虚脱喘急。取五倍子、龙骨、牡蛎各10克,研末醋调敷于神阙穴治盗汗,多可取效。(摘自《中国中医药报》   刁吉祥文)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