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9年第74期第1版
 
2009年第74期第2版
 
2009年第74期第3版
 
2009年第74期第4版
 
2008年第74期第1版
 
2008年第74期第2版
 
2008年第74期第3版
 
2008年第74期第4版
 

细菌性痢疾的中医诊治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诊断要点
  发热,腹痛,大便次数增多,夹杂黏液、脓血,里急后重,或抽搐。
  大便常规检查,可见脓细胞及红、白细胞;大便细菌培养、痢疾杆菌阳性。
  中医证型
  湿热痢  壮热口渴,烦躁不安,腹痛下痢,赤白夹杂,黏腻不爽,里急后重,肛门灼热,舌红,苔黄腻,脉洪滑数。
  疫毒痢  突然高热,烦躁不安,反复惊厥,继而面色苍白,冷汗肢厥,大便下痢脓血,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转微弱。
  寒湿痢  腹痛肠鸣,痢下脓血,清稀而腥,或纯下白冻,肛门后坠,纳呆,小便清,舌苔白腻,脉沉缓。
  中药治疗
  湿热痢  葛根芩连汤合白头翁汤加减。葛根10克,黄芩10克,黄连3克,白头翁10克,秦皮6克,苦参6克,马齿苋10克,赤芍10克,丹皮10克。
  疫毒痢  白头翁汤加减。白头翁10克,秦皮6克,黄芩10克,黄连6克,大黄3克,赤芍10克,丹皮10克,马齿苋15克,钩藤15克,僵蚕10克,菖蒲

10克,天竺黄10克,羚羊角粉1克(冲服)。
  寒湿痢  理中汤合平胃散加减。党参10克,白术10克,干姜6克,甘草6克,苍术6克,厚朴10克,陈皮10克。
  中成药治疗
  湿热痢  用葛根芩连滴丸,每次1~3克,每日3次;木香槟榔丸,每次3~6克,每日2~3次。
  疫毒痢  可用安宫牛黄丸,或紫雪散,或玉枢丹等清营开窍解毒之药。寒湿痢可用藿香正气软胶囊,每次2~4粒,每日3次。
  单验方
  大蒜1~2头,捣烂如泥,敷贴两足心,每日1次,连敷3天。
  注意事项
  患儿若出现高热,烦躁不安,反复惊厥,继而面色苍白,冷汗肢厥,属危重症候,应立即送医院抢救。
  夏秋季节,应注意饮食卫生,勿食生冷瓜果、肥甘厚味之品。
  患病期间,应先禁食,后再予流质饮食、半流质饮食,并以易消化的食物为主。
   (摘《中国中医药报》   姜良铎文)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