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崛起的安阳县辛村卫生院
□本报记者 张治平
2004年业务收入50万元,2005年业务收入157万元,2006年业务收入235万元,2007年业务收入305万元,2008年业务收入达400万元!
4年四大步,旧貌换新颜!安阳县辛村卫生院从一个举步维艰的乡镇卫生院一跃成为当地的明星卫生院。
成功的背后意味着太多的付出和汗水。近日,记者走进辛村卫生院,走近院长李国强,感受这成功背后的艰辛和汗水。
拼字当头
2004年底,安阳县卫生局一纸调令把年富力强的李国强调到辛村卫生院当院长。
30余间破烂不堪的院舍,100多万元的外债,40%的工资连续5个月没发放,离退休人员频繁上访,职工人心涣散……这就是当时的辛村乡卫生院。
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该怎么办?怎样才能带领职工走出困境?李国强给出的回答就是“拼”!
在第一次全院职工见面会上,他坚定地说:“困难是暂时的,医院很快会好起来的,我保证能让大家领上工资……”随即他与院委会成员研究并制订了改革方案,又靠借贷先给职工发了一个月工资。随后,李国强又带领院委会成员拜访每一位退休人员,每人送去一个电热毯,和老同志促膝谈心,虚心听取意见。
李国强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提出要充分发挥卫生院在农村卫生服务网中的关键功能,改进服务模式,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深入农村、家庭、学校搞好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促使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2005年农历正月初三,万家团聚之时,李国强却已经带着医院防保站的工作人员走村串户,积极为春节返乡的务工人员进行防疫知识的宣传,为他们接种甲肝疫苗了。随后,该院30余人利用村广播、广告宣传单等多种形式,深入各村各户进行宣传,使广大群众了解医院的服务项目和防病知识,提高医院知名度。他们还积极与乡党委结合,为全乡中小学生和6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健康体检,开展妇女病普查及围产期保健讲座等,使卫生院两个效益明显提高,逐渐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向管理要效益
深谙管理之道的李国强深深懂得管理在医院健康发展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新的院委会成立以后,他们结合工作实际,建立健全了财务管理、行政查房、科室管理、首问首诊负责制等40多项医疗制度和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维护好群众的切身利益。
医院领导班子从自身做起,实行重大开支院委会集体研究签字制度,并严格按程序报批;对医疗设备、药品等物资采购,严格执行招标制度;班子成员带头执行财务管理的各项规定,实行出差登记制度,杜绝了出差乱报销、多报销现象。
为改变工作人员懒散的工作状态,他们实行绩效考核,同时,向病人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将群众对医务人员的满意度与工资挂钩;对行政防疫人员实行了工作日志考核,考核与职工工资挂钩,奖惩兑现,使每个人业绩明朗量化,进一步调动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他们进一步完善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机制,推行了院务公开、服务承诺、出入院病人回访等制度;及时向群众公开医疗服务项目的收费标准、医疗服务流程,实行住院一日清单制,提高收费透明度;制定了纠正行业不正之风10项承诺,设立了举报电话和意见箱,以大幅固定标语在卫生院醒目位置公开院长电话,主动接受群众监督,真正使群众有话可以讲,有意见方便提。
医院还实行了“7+1”工作制,即7个小时工作加上1个小时政治业务学习制度。他们把会议室当成教室,聘请专家教授或骨干授课,邀请市级医院医务科长、护理部主任和市级知名专家来院培训指导工作,进一步提高了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深入开展医德医风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廉政教育,在全院形成了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浓厚氛围,医务人员的责任感和廉洁从业意识明显提高。
在李国强的精心管理下,医院职工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要求学技术、干工作的人多了,混日子、懒散的人少了;爱岗敬业、心系医院的人多了,迟到早退旷工、说三道四的人少了。
便民利民更惠民
人才匮乏是乡镇卫生院发展的最大障碍。长期的基层实践中,李国强发现一些群众对乡镇卫生院的技术水平不相信,生了病就上市里,路途远、花费高,群众也苦不堪言。
为什么不把专家请到乡里为病人服务呢?于是,他们像企业招商引资一样,主动到安阳各大医院联系专家,与大医院建立合作关系。2006年以来,他们每年召开辛村暨安阳医学专家联谊会,聘请有经验、技术水平高的30余名专家轮番来院坐诊手术,努力打造“市级医疗技术,乡级收费标准”的品牌。
几年来,他们靠引进人才,不仅提升了卫生院的档次和知名度,而且大大节省了群众的就医费用,切实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目前,该院每年收治住院病人达2000余人次,3年来累计为群众节省医疗费和差旅费250余万元,有效缓解并降低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
“乡镇卫生院只有经常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处处维护患者的切身利益,才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赖,增强医院发展的后劲。”李国强饱含深情地说。
为切实把“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落到实处,该院严格实行单病种限价付费制度,控制药品在医疗费用中的比重;严格执行药品招标制度,让病人用上放心药、健康药;实行住院一日清单制,门诊病人用药实行二联处方,医疗检查、手术费下调,真正让利于民。60岁的南辛村村民闫某,因外伤股骨、颈骨折,住进辛村卫生院,实施股骨头置换术。领取新农合补助后,在市级医院要上万元的手术,他仅花了3000元。
要千方百计让每一位患者满意。为方便偏远村庄的儿童接种,该院分别在该乡的西伏恩、南和仁、西士子、崔高利4个偏远村设立了4个防疫社区服务站,极大地方便了群众。一次该乡谢伍级村患者谢某说收费处少找了她6元钱,在院内大吵哭叫。行政值班人员闻讯赶来了解情况,向其做了解释,并垫付了6元钱。
更新观念、延伸服务,让每个病人在辛村卫生院都有在家的感觉。该院为入院患者提供开水、轮椅、专家健康咨询服务,代病人办理出入院手续;产房为每一位产妇提供电磁炉、红糖水;防疫人员为能让新生儿在24小时内尽早接种安全有效疫苗,在每间产科病房张贴了新生儿免疫接种程序;护理部在每个病区安装了呼叫器,并安装了免费电话,方便患者联系;医院倡导一对一的服务,尽力满足病人的需求,让贫困患者看得起病,让每一个患者都能享受到物有所值的医疗服务。
打造品牌卫生院
“小而全,技术无特色,大病治不了,专科城里跑”,这是诸多乡镇卫生院的真实写照。
为彻底改变这种状况,辛村卫生院领导在学习外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乡镇卫生院“大专科小综合”的经营模式,努力打造一流品牌卫生院。
2007年,辛村卫生院大胆引进了现代化骨科设备C型臂,装备了高规格的手术室,聘请知名专家坐诊手术、网上会诊,顺利开展了髋关节股骨头置换、腰椎间盘突出等大型手术,骨伤专科发展成为了安阳县卫生局重点专科。
在“大专科小综合”经营理念的指引下,目前,辛村卫生院已形成了骨科、妇产科、外科、耳鼻喉科、肛肠科、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等7大专科,真正形成了“市级医疗技术,乡级收费标准”的优势。
真诚付出总有回报!几年来,在李国强院长的带领下,辛村卫生院不断发展壮大,已发展成为当地群众心中的品牌卫生院。医院连续多年被评为安阳县卫生系统先进单位、安阳县文明单位、青年文明号等称号;2009年被评为河南省免疫规划先进集体,被市纪检委评为人民满意的基层站所。安阳市人大周晓春副主任、市政府高雁卿副市长,市卫生局周修子局长,安阳县政府朱宗娟副县长视察该院后均给予了较高评价。李国强所撰写的《贫困地区卫生院生存发展的探索》被选入河南省乡镇卫生院改革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李国强2005年被评为安阳市优秀卫生院院长;2006年被评为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先进个人,同年当选为安阳县人大代表;2009年5月被评为全县勤廉服务标兵,并连续6年被评为县卫生系统先进个人。
记者手记
挺拔的身姿,俊逸的面孔,肢体语言丰富,善于用鲜活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39岁的李国强处处透着沉稳、干练,给人的印象永远是积极向上、认真执着。
医院创业时,李国强“拼”字当先。大年初三,他已带领员工走村串户开始工作,用真诚和实际行动赢得了职工的钦佩和医院的发展。
为解决卫生院缺乏人才瓶颈,李国强想到了成立辛村暨医学专家联谊会。想到就去干!他亲自出马奔走各大医院,不辞辛苦,用乡情感化专家,争取专家的支持。如今,已有30多位知名专家与卫生院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对医院发展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几天的采访下来,记者发现李国强满脑子考虑的都是和医院发展有关的问题,做的都是和医院发展有关的事情,他的心已经和卫生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
这就是李国强,像一个永不知倦的陀螺,在不停转动中加力、加速度,在不停旋转中舞动着自己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