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安阳县第一人民医院十年成就回眸 本报记者 张治平 通讯员 刘力钢 十年是一段漫长的岁月。 十年是一个历史的瞬间。 十年写满了创业的故事。 十年成就了天使的梦想。 翻开安阳县第一人民医院近几年来的发展历史,我们看到这样一组数字:职工700多名,开放床位400张,临床医技科室52个,大型医疗设备180余台(件),年门诊12万人次,年住院1.7万人次,年手术3428台次;业务收入由1997年的430万元递增至2008年的4229.4万元,同比增长876.74%;总资产由1997年的285万元增加到2008年的7463.5万元,同比增长2453.45%;年住院人数从1997年的3000人次增加到2008年的1.7万人次,同比增长466.67%;职工工资收入从1997年的人均4000元到2008年的人均17847元,同比增长了346.18%。从10年前的名不见经传,到10年后的备受瞩目,安阳县第一人民医院走过了一条充满艰难曲折的创业之路。 1997年11月,新一届领导班子在医院发展的低谷时期走马上任。面对家底薄弱、设备落后、管理松散、人心不稳的局面,安阳县第一人民医院年轻的创业者不禁犯起难来。 然而,困难没有吓倒这些铮铮铁汉,他们按照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抢抓机遇、借船下海的思路,以超人的胆略制定了大气发展、大气管理、大气营销的“高起点、大跨步、建设现代化医院”的发展战略,确立了跻身省内一流、争取全国知名、打造中原品牌医院的战略构想,以气度恢弘的大家手笔绘就了医院大气发展的宏伟蓝图,在充满艰难的创业路上,开始了顽强不屈的跋涉,成功地用“大气”二字体现了新一代管理者的睿智和胆略。他们用10年的时间,让一个地处偏僻小镇、资产不足300万元的县级医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医院要发展,管理是关键。睿智的决策者们在抓好医院规模建设的同时,丝毫没有放松内部管理和医院文化建设。“向创新要进步,向改革要发展,向管理要效益”已经成为安阳县第一人民医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指南。“创造优美环境,保证优良秩序,提供优质服务,确保患者满意。”这掷地有声的承诺是服务群众的共识,是回报社会的心声,更是700多名县医院人60多年来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向往。当历史的脚步跨入2005年后,医院的决策层又在医院发展的蓝图上挥毫泼墨,用大智慧和大手笔展开了新的历史画卷。该院连续三年承担了安阳县参保职工的健康体检任务;承办了第二届河南省中医·中西医结合学术年会;承建了安阳县2008年征兵体检站。此外,该院通过学术交流活动,加强了与上下级医院的沟通和联系。2007年10月20日,河南省人民医院·安阳县第一人民医院协作医院成立,省人民医院陈玲娣副书记和安阳县纪委张山存书记亲自为协作医院揭牌,拉开了两个医院友好协作的序幕。 时隔一年之后,安阳县第一人民医院再度与省级医院牵手合作,河南省胸科医院·安阳县第一人民医院协作医院在一片“中国加油、中国卫生加油”声中宣告成立。 2009年,该院再次向社会展示了自己的风采,他们以雄厚的技术实力和一流的医疗服务赢得了上级领导的信任,先后被河南省卫生厅、安阳市劳动局确定为白内障复明手术定点医院和安阳市医保定点医院。严谨、圣洁、广博、开拓的安阳县第一人民医院人用心血和汗水在医院发展史上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文化永远是历史前行的动力。医院文化是社会文化中具有一定特性的文化亚群,是一种特殊的行业文化。怎样建设好现代化医院,怎样打造与时俱进的先进医院文化,是摆在安阳县第一人民医院管理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近年来,安阳县第一人民医院以抓好医院文化建设为切入点,以先进典型的带动作用为契机,以创建“三优一满意”医院为抓手,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医院文化和医院形象建设体系。2004年,该院以学习孟玲玲为契机,大力开展了医院文化和医院形象建设,并确立了建设体系,把宣传推介孟玲玲先进事迹和加强医院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两驾马车,齐头并进。2005年,安阳县第一人民医院在全院干部职工中掀起了学习儒家文化的高潮,把孔子的中庸、和谐、仁爱引入医疗服务工作,突出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这一发展主题。2006年,他们组织中层干部和广大党员赴山东曲阜进行了一次文化之旅,在品味儒家文化的同时,感悟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了和谐的精髓和重大意义。在具体做法上,该院首先以重大节日和各种大型活动为载体,通过手机短信、座谈、义诊等形式,加强了医院形象宣传和形象展示。第二,定期召开医院监督员座谈会,广泛征求来自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为医院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三,加强了横向联合。先后与多家上级医疗机构建立了协作关系,为今后寻求技术支持、依托强势发展铺平了道路。第四,积极开展了下乡义诊活动。在解决山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同时,推介了新技术项目,也宣传了医院形象。第五,加强了先进典型的培养和宣传推介。作为医院文化和医院形象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宣传推介孟玲玲的先进事迹,对医院文化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双管齐下,相得益彰,有效地提升了医院形象。 一个先进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典型就是一个品牌。作为河南省劳动模范,孟玲玲是近年来全省卫生系统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之一,是植根于安阳县第一人民医院这片沃土上的一棵春草,她把对生命的渴望升华成一种人间大爱,无私地奉献给了患者。在“温暖2007·河南十大爱心人物”颁奖晚会上,孟玲玲以一曲《感恩的心》唱出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先进典型的带动作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富有特色的医院文化,造就了一个朝气蓬勃的优秀群体,在太行山下,在洹水河畔,唱响了卫生事业发展的主旋律。 发展是硬道理。医院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富有开拓精神的安阳县第一人民医院人没有在小富即安里自我陶醉,他们的目光锁定了省内一流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在2008年的职工代表大会上,筹建18层现代化病房大楼和创建“三优一满意”医院的议案正式提到了议事日程,推动医院建设进入又一轮新高潮。 十年磨一剑。10年的呕心沥血,10年的艰苦拼搏,换来了沉甸甸的丰收硕果:2005年,安阳县第一人民医院在医院管理年活动综合评价中取得了安阳市县级医院第一、综合排名第四的好成绩;2006年受到了省卫生厅通报表扬;2007年被评为全省医院管理年先进单位;2008年该院再创佳绩,又一次摘取了全省医院管理年先进单位的桂冠,并荣居A级医院行列;2008年3月27日,省卫生厅在郑州召开了全省医政工作暨河南省医院管理年活动综合评价表彰大会,安阳县第一人民医院作为豫北地区唯一一家受表彰的县级医院登台领奖;不久,安阳县第一人民医院再次崭露头角,作为全省三个先进县医院之一,在省卫生系统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做了典型发言。这些荣誉展示了安阳县近年来卫生事业发展的成果。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富有爱心的安阳县第一人民医院人,把老百姓的满意当作衡量医护工作的标尺。2008年3月,该院创建“三优一满意”医院活动开展以后,医护人员到病房去的次数多了,和病人沟通交流多了,温馨礼貌语言多了,脸上笑容多了,家属表扬信多了,患者感激多了。优美的环境、优良的秩序和医护人员优雅端庄的举止相得益彰,处处显示出一种与时俱进的文明。2009年2月,700多名安阳县第一人民医院人以天使大爱向冀晓燕伸出了援助之手。在第一批捐款后不久,院领导和“阳光天使”孟玲玲将1万元“孟玲玲爱心基金”送给了冀晓燕。2008年7月18日,省卫生厅医政处田常俊处长专程来到安阳县第一人民医院检查指导工作,对怎样创建“三优一满意”医院,当好县级医院的楷模,成为全省县级医院发展的一面旗帜作了具体指导。领导关怀如催春战鼓,掀起了“三优一满意”活动的又一次高潮。 一步一个脚印,十年十个台阶。今天的安阳县第一人民医院彻底走出了低谷状态,医院规模、医疗水平、两个效益等综合实力已跃居全省同级医院先进行列,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迈上了新的台阶。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欣慰地看到,安阳县第一人民医院这株杏林奇葩,正以强大的生命活力绽放在广袤的中原大地。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