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9年第72期第1版
 
2009年第72期第2版
 
2009年第72期第3版
 
2009年第72期第4版
 
2008年第72期第1版
 
2008年第72期第2版
 
2008年第72期第3版
 
2008年第72期第4版
 

回归本源 面对未来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胡晓军
    已经播出的《大国医》,让普通观众接受了中医乃至医学事业的深邃;即将绽放的《护士站的故事》,从普通的人性人情中展现医者的美丽心灵……不仅如此,6月27日,以文化建设协作区为架构,以天使文工团组建等为载体,河南省卫生文化建设总体框架逐步展开,呈现了卫生系统深度发展的种种方向。
    文化往往被拿来特指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在实践中更代表着个人、群体、社会发展的品质。文化常常是一面镜子,个人和群体在此面前接受评价。就像香港人最忌讳外人称他们生活在“文化沙漠”中一样,“暴发户”一词更是让不少新兴阶层成员坐立不安。由是可见,文化的深层次原来是一项价值评判,引导着人们回归本源、面对未来,树立个人与群体在历史发展长河中的位置。卫生文化建设就立足于这样的支点上。
    如果不是百多年来西方医学体系中技术主义的盛行,文化本就是医学的另一面。遗憾的是,过于张扬数学式的精确、逻辑,实验室式的可验证,医学面对自己的服务对象时,温情、审美、思想不再被鼓励,以至于医者纷纷沦落为刻板的技术工人。于是让人惊诧的是,本是知识分子扎堆的卫生系统,却丧失了知识分子所具备创造文化、传播文化的能力。中国传统中我们所能够熟悉的大医仿佛渐行渐远,医者渐渐失去了吸引大众、聚集大众的人格魅力。
    创造文化、传播文化,是医者回归本源的大跳跃。从人类思想与学术发展上来说,人类观察世界、理解世界、改造世界的方式,有着哲学、科学、艺术、宗教、医学与教育的分别。与教育一样,医学的思维方式本质是人文的,也是最能体现和代表人类所积累的精神财富的。我们即将展开的卫生文化建设大幕,正是从文化发展的多重层面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尝试,也必将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文化实践塑造永恒的形象。
    创造文化、传播文化,更是医者面对未来的大蜕变。我们知道,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在当今的时代面临着种种新课题。比如,怎样面对人类环境在人类过度改造后对人类自身健康的冲击,怎样解决代表专业性、独立性的医者与不可预测、形象多变的社会群众之间的关系,怎样解决民族的、传统的有益的治疗手段与现代医学发展之间的关系,怎样面对医者的社会地位与形象塑造问题,等等。所有的这些,都必然也必须从文化的层面考虑才能找到答案。
    导引过去,指向未来,以卫生文化导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航程,这就是文化的魅力。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