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军 著名作家阎连科接受《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采访时,发出了他对农村乡里乡亲牵挂几十年的感慨,还是那方土,但人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人。这位对农村、农民有着深厚感情,向以熟稔农村闻名世人的作家何以发出这样的感慨?原因在于,新中国成立这60年,尤其是这30年来,农村已经发生了质变,农民早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这便是信阳市农村普遍建设高标准高质量村卫生室的时代背景。 我们首先面临着这样的时代节点,中国社会的发展需要城乡两元结构的对立转变为城乡社会的统一。千千万万的农民兄弟离乡背井在城市里奉献青春和热血,再回到生养自我的土地,城市文明所能提供的方便、舒适不可避免地要成为考量故乡生存和生活质量的标准。所以说,在中国人已普遍解决温饱等生存问题,对教育、医疗健康等高层次发展需求越来越强烈的今天,若说农民就不要享受这些时代发展成果,或者说就不能享受城市文明和现代文明的方便、舒适,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这便是信阳市建设村卫生室的必要性和前瞻性。 我们还面临着这样的时代节点,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经济总量的增加,以及经济发展转型的需要,急迫需要经济、社会、文化统筹发展,这也是中国政府建设和谐社会的宗旨。而当前还面临的情况是,在不少地区,以经济挂帅的发展模式还多有存在。当地方政府将财政投入或者依靠机制激发社会力量将资金投入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时,必将能够激发农村潜在的发展动力。 我们更面临着这样的时代节点,公共财政的增加,社会公平的需要,越来越提倡各级政府将财力投入有益于更广大群众的设施、服务上。作为基本公共服务一部分的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必然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县级医院建设乃至乡村医生、县医院医疗技术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成为其中的工作中轴。其各个环节的进一步完善,必将缓冲社会矛盾,弥补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差距,修复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裂痕,实现经济社会的稳定长效良性发展。 我们看到,信阳市建设村卫生室,已初步实现了农民群众、乡村医生、政府各个层面的满意,并且建构了能够提升农村卫生服务水平的制度,相信沿着科学、规范、惠民的方向继续走下去,把好事办好,把好事办实,一定能获得预期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