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9年第69期第1版
 
2009年第69期第2版
 
2009年第69期第3版
 
2009年第69期第4版
 
2009年第69期第5版
 
2009年第69期第6版
 
2009年第69期第7版
 
2009年第69期第8版
 
2008年第69期第1版
 
2008年第69期第2版
 
2008年第69期第3版
 
2008年第69期第4版
 

非常道 非常业 非常人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写在洛阳市中心医院新病房大楼启用之际
  本报记者 刘永胜 通讯员 王学斌
  这里是洛阳市首家完成“医疗倍增”三年规划的医院——19层的新病房大楼提前建成,开放床位由650张猛增到1456张。
  这里是不断创造奇迹、引领发展的“创新典范”——从首次创业到二次创业,“三大带动战略”花开豫西,芳香中原,名播全国。
  这里是古都洛阳群众就医问诊的科技前沿——副高以上专家136人,博士、硕士107人;担任市医学会各专业学会主委的学科带头人17人;医疗设备5481台(件),其中百万元以上32台(件);拥有4个省级临床特色专科,3个市级医学重点专科;年开展手术7436余例,门诊及住院人次分别达42万和2.2万……
  带着好奇,带着钦佩,带着寻取真经的希冀,日前,记者专程来到了这里——洛阳市中心医院。

新楼带来“五个新”

  先说新楼——院内排序的3号病房楼。
  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总投资9000万元,地上19层,楼顶辟有空中花园;地下一层为停车场,可泊车30余辆。
  “新楼带来‘五个新’。”院长臧照书对记者说此番话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一新:新楼奠基新发展。新楼设有15个病区、666张病床,使全院开放床位增加到1456张,“医疗倍增”的三年规划在全市首家实现。该项目是经洛阳市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准立项、并列入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11个五年规划医疗卫生重点项目和洛阳市卫生事业第11个五年规划重点项目。项目的提前完成,为医院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新:住院环境更舒心。新楼病区内,按照最新医院建设规范和控感要求,设有完善的地热中央空调、中心供氧、中心负压吸引、病床呼叫系统及网络、有线电视、消防、通道标识、安防系统;垂直交通系统由若干步梯和5部高速电梯构成,水平交通系统由宽阔的病房通道和中央走廊构成,即使两辆轮椅并行,也丝毫不会影响医护人员或病人家属工作、行进。
  三新:空气消毒设备先进。投入近百万元全省首家配备安装纳米光催化空气消毒设备,通过纳米半导体氧化材料的高能量子激发和光催化反应实现高效消毒,高效灭菌、高效清除化学污染、除臭、消除烟尘异味,对环境不产生二次污染,符合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
  四新:重症监护现代化。考虑到医院升级达标要求,新楼重点在急危重症病人的救治上狠下了一番功夫,在呼吸内科、神经内科、心内科、小儿科等科室分别设置了技术设备先进的重症监护室。每个监护室都设有近20张病床,配备了国内先进的吊塔式治疗柱、呼吸机等,多功能病床能来回移动,安置病人及检查、手术十分方便。
  五新:临床科室专业更细化。病区由此前的29个分解、调整、增加至44个,如妇科由一到二、产科由一到二、肿瘤科由二到三、小儿科由一变三、普外科由二变三、呼吸内科由一变三、神经内科由二变四,口腔科从耳鼻喉科分离出来,从内分泌科分离出了肾病风湿免疫科,新增了放疗科、康复科、肛肠科、干部病房……多数科室床位增加,病区扩大,各病区常年加床现象得到了有效缓解。
  记者了解到,不久前,某省辖市的一位医院院长来这里参观之后,感慨地说:“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我们与贵院的差距真是太大了!”
    
形势喜人也“逼人”

  事实上,慕名参观并惊叹差距之大的,远不止那位院长。对这里的点滴变化有着真切体会的,还是就诊的病人、住院的患者和陪护的亲属;对这里的跨越发展有着深刻记忆的,还是医院的职工,甚至是职工家属、业内业外以及关注着中心医院的所有人们。
  “十五”以来,医院紧紧围绕“以病人为中心,以发展为主题,以质量为核心”的工作思路,坚持“以人为本,科技兴院,人才强院”的发展战略,深入实施“零点工程”,在二次创业的征途上取得了辉煌成就。8年间,医院实行了全面质量管理,完善了全成本核算,推行了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坚持实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实施了全员聘用合同制;不断创新服务,在洛阳市率先开展了“病人选择医生”和“星级护理服务”工作,开通了24小时健康咨询电话;健康快车下乡义诊、体检,为百姓提供便捷服务;导入海尔服务理念,掀开医院文化建设新篇章;深入开展全院优质服务、“双创”、“三创”和医院管理年等活动,连续3年获得全省“医院管理年活动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
  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底,医院建筑面积为10万平方米、开放床位650张、人员1074人、固定资产1.4亿元,分别比2000年底增加了43.2%、6%、16.4%、186%;当年门诊量39.2万人次,住院量2万人次,手术5787台,比2000年分别增加9.5%、53.9%、61.4%。
  2008年,在紧锣密鼓的建设声中,医院组织召开招标会23场次,招标购买设备1077台件(包括新楼配套设施等),价值1033.5万元;扩建感染科病房楼,增加建筑面积800平方米;改造门诊大厅、扩建装修注射室,扩大服务面积160多平方米;全年门急诊量42.8万人次、住院量2.2万人次、手术量7436台,分别较上年增长12.2%、7.8%、11.9%。
  “形势喜人,形势逼人。”副院长李亚伟介绍说,随着医院发展,病床使用率达到114%,床位周转次数30.5次,分别比上年增加了14.5个百分点和2.2次周转次数,新楼尽快投入使用已成当务之急。医院除积极申请财政预支5年床位补贴外,还申请到政府贴息贷款5000万元、商业贷款2500万元等,为大楼如期建成、如期试运营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绝招”原本是“带动”

  医院飞速发展,患者“一床难求”。医院顺应时势,新楼拔地而起,且床位倍增,达到1456张!是什么原因让患者竞相选择了这里?医院的“秘诀”是什么?“绝招”何在?
  “哪里有什么秘诀、绝招?无非是科学谋划、超前思维而已。”臧照书——这位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医院优秀院长”等一系列殊荣的“当家人”、“掌舵者”,依然谦逊如初,他对记者说,“具体讲,就是‘三大带动战略’的长期坚持!”
  “科技带动战略,开放带动战略,服务求发展战略”——“三大带动”,语易行难,知难行易;“三大带动战略”,一路走来,一路凯歌。
  “科技带动,一是技术人才,二是科研机制。”臧照书说,他们把“科技带动”放在“三大战略”之首,仅去年一年,该院就支付人才培养费用190.9万元,引进学科带头人3名、博士3人、硕士25人,推选市管优秀专家3人;获得市科技进步奖4项,通过科研鉴定2项,市级科研立项6项,申报2009科研项目16项,发表医学论文149篇,发放科研成果、论文、新技术新业务奖励金14.09万元。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医院先后开展新业务、新技术千余项,如先心病微创手术、心脏多瓣膜置换、主动脉瘤切除、冠状动脉搭桥、食管支架置放、试管婴儿技术、干细胞移植、人工气管移植、周围血管疾病介入、椎间盘镜微创手术、神经内科介入及钬激光配合治疗技术,多项填补省内、市内空白。医院专科技术跻身全省领先、国内先进行列。同时,该院广揽人才,增置设备,使心内血管介入、神经内科介入等先进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该院还在心内科、神经内科等优势专科的基础上,整合资源,经上级批准,洛阳市心脑血管研究所在这里宣告成立。
  开放带动,瞄准前沿。医院借助“外资、外脑、外联”,多方筹资“置家”,短短几年时间,设备总值和设备档次跃居河南省先进行列;与俄罗斯联邦部署心血管病研究所合作,引进“洋专家”建起的“中俄洛阳心血管病治疗中心”,每年成功为300多名重症心脏病患者实施了手术,其中冠状动脉搭桥手术60余例,年手术量一举跃入全省医疗单位先进行列;与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合作建立联合病房,胸外科手术的水平与国内一流技术水平迅速接轨;骨科、眼科等与俄罗斯骨病研究所、眼科研究所等开展广泛合作,一项项领先技术“移植医院”,在患者受益的同时,医院专科水平也得以飞速提高。
  真情待患者,服务求发展。院党委书记臧军现介绍说,他们常年坚持开展无假日医院,门诊免挂号费、诊查费;实行弹性门诊制度,创新开展了预约就诊、住院、陪检、陪护服务,以及整体化护理、临终关怀、出院病人回访、复诊提醒、电话问候、婴儿游泳、疼痛门诊、专病讲座、孕妇学校、医患沙龙等医疗服务项目。医院还与省红会联合,免费成功救治35名贫困先心病儿童;全力救治21名震区伤员和家属;免费筛查结石患儿3794人次,垫付医疗费46.9万元……爱心无限,义举连连,真情付出,无私奉献让该院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该院有1个病区和2个科室分获“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河南省青年文明号”、省“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在全省乃至全国树立了服务典范。

发展没有休止符

  “我们都记得特别清楚,新楼搬迁启用是3月25日6时。”护士长黄明辉对记者说,“当时,鞭炮声声,群情振奋。巨变就在眼前,大家谁不高兴呢!”
  搬迁的心情振奋,搬迁的脚步匆匆,搬迁的花絮更是吸引人。记者了解到,当天早晨6点多,院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及各职能科科长等都早早来到“新家”,迎接病人,维持秩序,慰问医务人员;对需要转运的数百名住院患者,新的病区早已做了有序安排,医务人员按病区为每个病人发放了“向导小纸条”,心内科的2名大夫、5名护士共同携手,将12位冠心病监护病房的病人成功转运!
  伴随着新大楼日新月异的建设,是一系列悄然进行的改革。根据二次创业的发展需要,医院整合人力物力,将门诊中、西药房进行合并,实行全部药品数字化管理,患者取药一次即可完成,省时省力;新药房还为患者开设了“特需药品服务”项目,只要病人需要并符合医疗所需,就立即从厂家、药品公司快运过来,节省了患者时间、费用,保证了病人及时用药;生殖医学中心试管婴儿技术获得国家卫生部批准,并有3例试管婴儿获得成功;鑫正法医临床司法鉴定所运营成效显著;整合相关诊疗资源,组建成功能检查科;设备管理上,引入项目经理人制度;完善推行单病种限价管理,积极开展按病种付费工作……所有的一切,都是围绕患者、方便患者、让利患者,为着医院的新崛起和新跨越。
  “发展才是硬道理,创新没有休止符!”臧照书院长说,他们将以这次新大楼投入使用为契机,朝着“数字化医院管理,人性化医疗流程,高水平科技创新,低成本高效运营”的现代化医院大步前进。到2011年底,医院力争实现床位和业务收入分别比上年增加一倍以上的标准。
  志存高远非常道,建功立业非常人。洛阳市中心医院,我们期待着你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