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9年第69期第1版
 
2009年第69期第2版
 
2009年第69期第3版
 
2009年第69期第4版
 
2009年第69期第5版
 
2009年第69期第6版
 
2009年第69期第7版
 
2009年第69期第8版
 
2008年第69期第1版
 
2008年第69期第2版
 
2008年第69期第3版
 
2008年第69期第4版
 

新思路实现新跨越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西平县中医院跨越式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 丁宏伟 通讯员 张迎春 黎明
  有一种跨越,波澜壮阔,震撼人心。
  有一种精神,穿越时空,直抵未来。
  这是一串串累累的硕果。
  2003年,在西平县中医院,一座一流的豫南县级医院门诊综合楼投入使用。目前,西平县中医院拥有7个病区及1个省级重点专科,300多名在职职工中,技术人才占80%,人才、专科优势突出。
  这是一个个闪光的数字。
  2005年医院业务收入1100万元,2006年1280万元,2007年1520万元,2008年突破3000万元,2009年仅第一季度收入已近800万元,医院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这是一项项炫目的殊荣。
  西平县中医院曾获得河南省中医专科建设先进单位、省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省级文明单位、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全省中医医院管理年先进单位等50多项荣誉称号。
  窥一斑而见全豹。这些数据凸显出西平县中医院的特色专科优势,彰显出西平县中医院的强势品牌,显现出西平县中医院跨越式发展的强劲态势。
  有言道:“桂冠是荆棘编织的,光环是火花锤炼的。”
  西平县中医院的门诊大厅宽敞明亮,鲜花绽放,四季如春,标识清晰,门诊、导诊、检查、收费、取药布局合理,流程简便快捷,处处彰显温馨、舒适、和谐的就医氛围。透过西平县中医院的巨变,我们看到了天中大地迎头发展的希望,感受到了中部崛起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气魄……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西平县中医院院长吕春迎说:“多年来我们大力实施‘三名’战略,坚持‘科技兴院、人才立院、质量建院’的办院宗旨,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坚持走中医现代化之路。”

一流的设备
  门诊综合楼的投入使用,是西平县中医院优化环境的一次跨越。
  开弓没有回头箭!
  西平县中医院抢抓机遇,先后投入600多万元用于对住院条件的改善。整合现有资源,对原有制剂楼进行改造,增加病床100多张,并对住院部进行了改造和装修,全部装上冷暖空调及双向对讲呼叫系统,使住院条件大大改善,进一步提升了医院的形象和社会的认知度、美誉度。
  设备的投入大,诊疗水平和科技含量提升快。医疗设备是医院现代化发展的物质基础,医学的发展和临床水平的提高离不开现代化的诊疗设备。为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解决群众实际困难,该院先后投入上千万元从国内外引进一大批高新医疗设备,如螺旋CT、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电视腹腔镜、膀胱镜、电子纤维胃镜、肠镜、碎石机、全自动血球仪等,为临床诊断、治疗以及技术创新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这一切,都将助力西平县中医院实现新的跨越。

一流的人才
  院长吕春迎说,中医事业的振兴与发展,人才是长盛不衰的力量源泉。
  如何用好现有人才?西平县中医院着力念好学、练、带、送、育、聘“六字经”。
  一是“学”。首先从住院医师源头抓起、从学科建设发展需求抓起,教育和引导临床医生加强“三基三严”训练,特别是不断加强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在临床医生中倡导“读书——临床——读书——总结——思考”的模式,把读书与临床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临床医生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
  二是“练”。针对目前中医人员中医基础知识薄弱的现状,在全体医护人员中开展中医基础理论考核,技术练兵活动,取得显著效果。
  三是“带”。在充分发挥医院名老中医和学科带头人的作用,鼓励中青年医生拜师学习的同时,医院还与上级医院联姻,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对人才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
  四是“送”。医院有计划地每年选派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业务骨干带着目标、项目、任务有针对性地到北京、郑州等国内知名院校学习进修,为医院的业务发展蓄积后劲。
  五是“育”。医院根据专科发展需要,选送不同层次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国内、省内各种短训班,进一步带动医院专业队伍的建设,促进了学术水平的提升。
  六是“聘”。近年来,西平县中医院每年都从河南中医学院、郑州大学招聘人才,将一批高素质人才充实到临床一线,使人才梯队日趋合理,人才结构逐渐优化,逐步形成了一支医德好、技术精的人才梯队,为医院的长足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花香自有蜜蜂来。正因为拥有海纳百川,胸怀全局的气魄,西平县中医院才成为创业者的乐园、优秀人才向往的乐土。
一流的技术
  3年来,西平县中医院始终秉承“科技兴院”的发展战略,注重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特色品牌,致力于专科的建设与发展,充分发挥专科的带动效应,在专科的建设上从政策上给予倾斜,从人、才、物上给予保障,从而促使专科的良性发展。
  心脑专科是西平县中医院重点发展的品牌,该院心脑专科是1992年被省中医管理局确立的重点特色专科,科内现有医护人员40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8人;开放床位90张,床位使用率经常保持在100%以上;配备有锥颅钻孔、动态心电图机、心电工作台、监护仪、人工呼吸机、除颤仪、高氧治疗仪、偏瘫治疗机等专科诊疗设备20余台(件);共获省、市科技进步奖10多项,率先在全市开展了重症脑出血颅内血肿的微创术,应用溶栓疗法加中药活血化瘀辨证施治治疗早期脑梗死和心肌梗死以及周围血管血栓的溶栓治疗,运用中西医结合手段配合院内制剂治疗各类心脑血管疾病有独特疗效,2008年,心脑专科又开展了偏瘫的康复治疗。经过10多年的发展,该院心脑专科已形成集预防、治疗、康复三位一体,在西平县及周边县市颇具影响力的优势专科。这使医院的领导们体会到中医院的发展在现阶段要结合中医的特点和医院的实际,走“大专科、小综合”之路,要充分体现“院有专科、科有专病、人有专长、病有专药”,才能以点带面,促进医院的整体发展。
  近几年来,该院先后争取项目资金规范了急诊科建设,供应室建设,手术室建设。2008年,中药房建设被列入重点建设项目;2009年医院康复、针灸、理疗科被列入重点建设项目;一座新的病房大楼也将在今年开工建设……
  谈及医院发展,院长吕春迎告诉记者,随着国家对中医药政策上的倾斜,以及中医院的价值重建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医院迎来了发展的重大机遇,中医院如何适应经济全球化下的医疗市场竞争,如何把握好中医院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是值得我们每个管理者深思的一个问题。中医院要发展就必须发挥中医药优势,以特色求生存,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点和优势。因此重点建设综合实力强,诊疗手段完善,竞争优势明显,带动效应显著的特色体系,是中医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新路。

一流的服务
  服务是医院的生命线。近年来,西平县中医院积极推行人性化服务,以服务为核心,明确医院整体发展思路,加强医院内涵建设,在为病人服务上下功夫,逐步打造了一支“素质高、技术精、服务优”的医疗团队,并形成了西平县卫生系统的一个服务品牌。
  该院把“医院管理年”活动作为医院的中心工作,紧扣“管理”主题,以科学的流程管理人,以完善的机制激励人,建起一套自我防控,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管理体系。把管理年活动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医院的各项工作中,真正把实施管理年活动的过程变成全面提高医院综合服务水平的过程,通过扎实有序地推进医院管理年活动,医院的各项工作得到了规范,服务功能更趋合理。连续3年被评为“医院管理年”先进单位。同时把阶段性成效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坚定不移地把管理年活动推进下去。
  坚持文化建院。以中医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依托,营造中医院独有的文化氛围。在全院开展“星级护士”、“十大优秀员工”评选活动,树立了一批典型,先后又开展了“解放思想,我为医院发展做贡献”“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党在我心中”“假如我是一名患者”等为主题的演讲活动。弘扬了爱岗敬业、奋发向上的蓬勃正气。每逢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乒乓球、象棋、拔河、文艺汇演,展现医院职工的精神风貌。
  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理念。门诊大厅设立导诊、导医服务台,免费供应纯净水、针线包,导诊员为患者提供积极主动的导诊服务,为行动不便的患者配备了轮椅,全程陪诊,代交费取药。增加收费室、药房等科室窗口方便患者。急诊科坚持24小时绿色通道,对急诊急救病人实行三先一后服务:先检查、先诊疗、先入院、后办理入院手续。开通了回访热线,出院病人五日内回访率达80%。
  注重医患沟通的艺术和技巧。分别以谈话沟通,书面沟通,集体沟通,换位沟通等形式与患者用“心”交流。使患者在就医前、中、后得到全流程人性化优质服务。
  在门诊、急诊部配置导诊服务护士,负责对需住院病人及危重病人全程护送,办理各种手续。医生护士开展“真情奉献,微笑服务”活动,每天查房时都对病人送上美好的祝愿,妇产科坚持每天为新分娩的产妇送上一束康乃馨。
  3年来,该院群众满意率达到95%以上。许多群众都说:“到西平县中医院治疗就如同在家里一样温馨。”
  成功,源自开拓进取;成绩,源于辛勤奉献。今天的西平县中医院已从建院初期只有10多间瓦房,住院条件简陋,设备陈旧,人才匮乏,综合服务水平相对较低的普通医院,发展成为学科齐全,名医荟萃,设施先进,管理规范,集医疗、急救、教学、预防、保健、中医科研为一体的深受群众信赖的高水平现代化医院。医院先后被确定为河南中医学院教学医院、河南科技大学教学医院、西平县120急救站、城镇居民和职工医疗保险定点医院、新农合定点医院。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