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漯河市六院的报道 本报记者 戴俊 通讯员 关新 沈玉琴 以争创优美环境、优质服务、优良秩序,让人民群众满意为主题的“三优一满意”活动,已在全省医疗卫生系统如火如荼地开展了一年多。医院发生了哪些变化?取得了什么成效?群众就医满意吗?带着这些思考,记者走进漯河市第六人民医院(漯河铁路医院)进行了采访。 从漯河市六院的“健康大门”放眼望去,数百平方米的医院广场整洁干净,汽车、自行车等各种车辆停放有序,树木葱绿,花草满园,满目繁花的花园里人们在悠闲漫步。随着一阵微风拂过耳际,送来一股沁人心脾的花香,不由得让人神采奕奕。如果不是“漯河市六院”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提醒,真怀疑这是供群众休闲养生的公园…… 走进该院门诊大厅,迎接你的是仪态端庄笑容可掬的导医护士。“您好!内科门诊在这边,请跟我来。”“大爷您坐好,我陪您去。”亲切可爱的导医护士,或搀扶着老大爷老大娘,或耐心向群众介绍情况,引导群众有序就诊…… 一句句贴心的话语,一张张满意的笑脸,一幅幅充满爱心的和谐画面,处处体现着开展“三优一满意”活动带来的新景象。 “‘让群众方便看病,让群众看得起病,让群众看好病,实现群众满意’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该院院长王悦胜如是说。 漯河市六院前身是漯河铁路医院,位于市中心八一路,院内绿树成荫,花红草绿,环境优美,是该市有名的“花园式医院”,2004年9月移交漯河市政府管理,更名为漯河市六院,并继续使用漯河铁路医院的名称,全方位向社会开放,从而步入了全新的发展轨道。目前,漯河市六院拥有职工311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52人,中高级以上技术职称196人;开设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综合科等6个病区,开放床位200张,设有临床及医技科室20个;占地31112平方米,建筑面积28165平方米;拥有西门子双螺旋CT,飞利浦数字化摄影设备、彩超,欧宝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奥林巴斯电子胃镜、支气管镜,美国产史塞克牌腹腔镜等大型先进医疗设备70多台(件)。医院先后被评为爱婴医院、省级卫生先进单位、省级模范职工之家单位、市级文明单位、五星级卫生单位、无烟单位、河南省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等,内一科还被授予漯河市“工人先锋号”称号。 在开展“三优一满意”活动中,该院努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结合医院实际,采取多种形式,着力提高医院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优化服务环境,真正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 方便群众看病 用细节说话 13日早上6点多,记者在漯河市六院采访时看到,病房楼里,夜班护士轻盈地进出病房,观察危重患者的生命体征,随时记录病情变化,整个医院显得那么有序、详和;7点刚过,医务人员陆陆续续前来上班;7点25分,医院门诊、划价收费处、挂号处、取药处等服务窗口的医务人员都已开始工作。 为方便群众就诊,该院在两年前就已落实挂号室、住院处提前半小时上班,推迟半小时下班的制度,临床、医技、药房、收费处等均实行24小时值班。刚挂了号的一位患者说:“在六院看病非常顺心,什么时候来都能得到医生热情周到的服务。”为了进一步方便病人就医,该院出台了一系列的便民举措,为急、危、重症患者开辟了绿色生命通道,可以先就医后交费,还为困难患者减免了部分医疗费用,有效缓解了患者在该院看病难的问题;健全了医患沟通制度、投诉处理制度,切实维护了患者的隐私权、知情权等合法权益;安装了治安防控体系,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到位,保障了医患双方的人身财产安全;全面落实《便民惠民服务40条》。为健全城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健康需求,扎实推进城市社区卫生工作,该院根据漯河市社区卫生工作规划要求,将分院改建成天桥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该中心被河南省卫生厅命名为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让群众满意 用真爱作答 记者采访了解到,自去年开展“三优一满意”活动以来,漯河市六院百名党员模范带头,主动承诺,团员青年积极响应。他们深入农村开展义诊活动,向缺医少药的农民宣传健康防病知识;到社区开展健康讲座,为居民解疑答难;在广场公园等群众相对集中的场所设立义诊服务点,共义诊群众1.5万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3万多份。 2008年5月12日中午,一名男性白血病合并大量脑出血患者被紧急送到医院内一科救治。接诊时患者呼吸、心跳已停止,副主任医师赵森与同事立即对其实施心肺复苏术。恰在此时,汶川发生的大地震波及到漯河,刹那间,人们感觉头晕目眩,病床、房屋等都在摇摆,大家立即意识到发生了地震。患者的父母、爷爷、奶奶等亲人立即跑向室外空旷地,赵森与同事们却一刻不停地对病人进行着抢救,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1小时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抢救获得了成功,患者家属感动地说:“在危急时刻,你们不顾自己的安危全力抢救病人,太让我们感动了,你们是真正的英雄!” 2008年6月28日,患突发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胡老太太到该院就诊,内一科副主任医师李莉接诊后,不仅为病人制定了科学的治疗方案,还亲自为胡老太太插尿管、换尿袋、擦洗身子,经过20多天的精心治疗和悉心照料,胡老太太的病情明显好转。李医生等人把病人当亲人的高尚行为深深感动了胡老太太及亲属。出院时,胡老太太的孩子给医院办公室送来的一封感谢信中这样写道:“在我母亲住院期间,李莉医师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教我们如何给母亲擦洗、消毒、预防感染。当母亲大便时,李莉医生耐心查看排便情况。我们实实在在感受到李莉医生确实是用真心关爱病人、体贴病人,她视患者如亲人、救人如救己的高尚品德深深地感动了我们……” 2008年冬天一个大雪纷纷的傍晚,忙碌了一天的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赵森刚脱下工作服准备下班。这时,突然抬进来一名胸痛的患者,凭着多年的临床经验,她感觉病人的病情很严重,于是又立即穿上工作服为患者进行检查,确诊其为急性下壁、后壁、右室大面积心肌梗死。她与同事立即投入到紧张的抢救工作中。患者血压下降、心跳变慢、生命垂危,抢救面临很大困难,赵森一直守在病床前,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科学调整治疗方案。等到病人脱离危险时,已是夜里2点。当她踏着深深的积雪走在回家的路上时,才突然想起爱人在外地出差,只有上小学的女儿一人在家。匆匆赶回家,望着床上和衣而睡的女儿和桌子上泡好的方便面,赵森禁不住流下了眼泪。这样的事对她来说已经不知道是第几次了。 在漯河市六院外科病房,王大爷老泪纵横地说:“市六院的技术好,对病人特别关心,是刘大夫救了我的命……”原来,王大爷患有左侧中央型肺癌,是业务副院长刘辉为其实施了根治性右全肺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 记者采访了解到,“三优一满意”活动开展以来,漯河市六院的患者满意率达97%以上,医院共收到病人及家属感谢信56封,锦旗(镜匾)32面……广大医务人员用真情真爱赢得了群众满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