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信阳市村卫生室建设的启示(上) □本报记者 董文安 杨力勇 李伟强 王明杰 盛夏时节,酷热难耐。记者日前在信阳市农村采访时发现,比天气更热的是如火如荼的村卫生室建设。 伴随着一所所设计新颖、布局合理、建设规范的村卫生室的拔地而起;一名名由政府出资,在省级一流医院接受规范化培训的乡村医生的归来,农民“小病不出村”的目标正在信阳市一天天变为现实。 河南省卫生厅厅长刘学周说,保障群众的健康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信阳市高标准建设村卫生室,有效解决了最基本的民生问题,值得全省学习和借鉴。 之前,在获悉信阳市平桥区率先建成高标准村卫生室时,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作出批示:信阳市平桥区的做法和经验值得总结推广,把好事办好。 标本村室—— 新农村里的新亮点 室外骄阳似火,室内凉爽舒适。3岁的王灿依偎在爸爸的怀里,右手拿着遥控器调换着电视频道,左手打着吊针。 这是6月16日上午,记者在信阳市平桥区洋河镇周畈村卫生室里看到的一幕。 村医胡秀丽告诉记者:“小王灿是我们今天接诊的第20位患者了。自去年10月卫生室投入使用以来,我们就一直这样忙碌着。” 说起过去的卫生室,胡秀丽一脸的无奈:“以前的卫生室破破烂烂的,条件差得很,病人不愿来;即使来了,好些病也根本看不了。” “现在不一样了,赶上了好政策!政府帮我们建起了规范化的卫生室,免费配备了基本设备,还拿钱让我们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培训。”说起卫生室的变化,胡秀丽一脸的灿烂。 粉墙红瓦、白檐勾边、铁栅栏、罗马柱的院落,规范整洁、窗明几净的就诊环境。走进平桥区的乡村,记者发现最漂亮的建筑是村卫生室。 平桥区政府副区长张顺林说,像这样的村卫生室,在平桥区就有216所。除了卫生院所在地,卫生所覆盖了所有的行政村。 平桥区不富裕。2007年,张明春由区长升任区委书记后,他的重要工作之一是扶贫。通过走访辖区贫困居民他发现,“63%的贫困家庭是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 找到了根源,平桥区决定在全区普及村卫生室,设计了统一的图纸,列入来年“十件惠民实事”之一,明确乡镇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实行目标考核。 1年后,平桥区所有的村卫生室都如期建成。 张明春说,高标准的卫生室还必须有高素质的乡村医生。 于是,平桥区又出大手笔,将全区803名乡村医生全部送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轮训,吃、住、行及培训费用全部由政府买单,每期时间为3个半月。 仅1年时间,平桥区财政就为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投入了800万元。 张明春说,用800万就基本改变了村卫生室的现状,缓解了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这钱花得太值得! 政府主导—— 检验为民办事能力 平桥区能办好的事,其他县市区也能办好。 信阳市决定把平桥区作为样本,在全市推广其村卫生室建设经验,年内新建、改扩建3042所村卫生室,达到“一村一室”(一个行政村有一个村卫生室)的建设目标,提前1年完成省定目标,提前2年完成国定目标。 信阳市卫生局局长李第民告诉记者,信阳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一开始就确定了政府主导、多方筹资的思路,明确要求“一个都不能少”,覆盖率100%;“一个都不能变”,严格按照标准建设;“一个都不能差”,确保建设质量。 今年4月22日,信阳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联合发文,要求各地把村卫生室建设纳入重要日程,列入目标考核,建立月报制度,强化督导指导,建立奖惩机制,确保目标实现。 在当天的动员会上,信阳市委书记王铁掷地有声:“健康是最大的民生!建设好村卫生室,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需要,能够检验各级政府为民办事的能力。” 就在该通知下发的同一天,河南省委、省政府正式确定信阳市为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这是全国目前唯一的省辖市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而在该综合试验区的规划中,村卫生室建设是重要内容之一。 从动员会至今不到两个月,记者来到罗山、商城等县的农村,不时可以看到热火朝天的村卫生室建设场面。 在罗山县子路乡翁湾村卫生室建设工地,记者看到,卫生室主体工程完工,正在紧张进行装修。烈日下,几名工人正在进行外装修,村医张德永在一旁指点着。 说起政府的重视,张德永感慨地说:“县乡的领导三天两头往工地跑,别提有多关心。开工那天,乡党委书记和乡长亲自拿镐头挖地基,手掌都磨起了泡。” “如果没有党和政府的重视,我们做梦都不敢想建这么好的卫生室。”张德永又说,“共产党的政策就是好,共产党的干部就是好。我们就拥护这样的好政策、好干部!” 众人拾柴—— 多元化的筹资渠道 卫生室占地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2平方米,朝阳通风,上有天花吊顶,下有瓷砖铺地。室内,诊断室、治疗室、观察室、健康教育室、药房五室分开,还有水冲式厕所。院内,设有医疗垃圾焚烧炉、公示栏。 这就是信阳市村卫生室建设的标准。用设计者的话说,这一标准至少30年内不会落伍,完全能够满足农民的就医需求。 信阳属经济欠发达地区,要建设这样标准的卫生室,的确有不少困难,最难的是资金问题。信阳市副市长曹新生说,但为了解决最基本的民生问题,我们必须迎难而上! 按照预算,建设一所标准化卫生室至少需要12万元。这不是一个小数目,钱从哪儿来? 在采访时记者了解到,在信阳市已建成和在建村卫生室中,土地均由村里无偿提供;大部分村卫生室的建设资金是项目资金、县市区及乡镇财政补贴,加之村医自筹;一部分是村集体筹资建设;还有少部分是社会捐助。如果有村医确实困难,政府还协调了商业银行,可以办理低息贷款。 在平桥区肖王乡新店村卫生室门前,有一块这样的光荣碑,上面刻有捐款者的姓名及捐款数:汪宪忠(教授)6万元,张自锋(总经理)4万元,张自林1万元……共计11.6万元。据了解,在此工作的5名村医,人均投入不足1万元。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平桥区就有22个村卫生室没让村医出一分钱。而在罗山县,目前兴建的252个村室中,村委会主建的有33个,社会捐建等其他形式建设的有8个。 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每所卫生室可利用中央和省项目2万元,县市区补贴2万~3万元,乡镇补贴1万~2万元,县直各单位对口援助1万元,村里无偿提供价值2万元左右的土地。也就是说,如果村医建设一所卫生所,就可以获得8万~10万元的资助。 平桥区洋河镇周畈村卫生室村医胡秀丽感慨地说:“政府资助这么多钱帮我们建卫生室,产权还是我们自己的。自古至今,哪有这样的好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