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市妇幼保健院 贾西燕 我是一名儿科医生,刚进入儿科开始管床的时候,护士长问我一句话:“你现在有几个孩子?”我突然愣了一下神,随即会心一笑。 前不久,我收治了一个孩子。孩子8个半月大,患有支气管肺炎、粒细胞减少症。详细地问完病史,做好体格检查,我告诉孩子母亲:住院期间不要让孩子着凉,否则的话,孩子的咳喘症状会加重;给孩子喂奶的时候,一定不要呛奶,因为喘息的孩子很容易呛奶;不要让孩子哭闹得太厉害,那样很容易出现心功能衰竭;肺炎患儿一般会有消化功能紊乱,注意孩子腹泻情况……叮嘱完了,我仍不放心,想了又想,生怕漏掉什么。 随着时间的流逝,孩子的病情逐渐好转,孩子父母脸上露出了笑容。看到孩子咳嗽、喘息症状减轻,自己的努力有了效果,我感觉无比幸福。 然而在第9天,孩子的咳喘症状忽然加重。我紧锁眉头,复查血常规,结果显示粒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我心里挂起无数个问号——重感?细菌耐药?孩子体质差,疾病容易反复?我把自己的想法解释给孩子父母。孩子父母听后没有说什么,但是看到他们通红的眼圈,我暗暗下决心,一定要让孩子尽快好起来! 出现问题、思考问题不是关键,解决问题才是重点。继续用药,但效果很差,看到孩子父母痛苦的表情,我心里像放进了3斤石头。我请主任查房,指导用药,考虑孩子体质弱,应用3天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效果依然不好。孩子父母拭去眼角的泪水,我感觉心里的石头由心房落入了心室。我该如何分析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一次次思考,一次次否定。看着孩子父母忧郁、渴望的眼神,我再次燃起了信心,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搞定的!上网查资料,结合孩子的现实情况,我请主任再次查房指导。对!联合应用抗生素,加强对症治疗,应该是有效的。3天后,看到孩子父母迷茫的眼神,我自信心受到打击,心里的石头由3斤变成了5斤。同时,我也感觉自己是幸运的,遇到了可以理解医生的家长,他们从来没有指责我、怒斥我,而是对我的努力一次次表示了支持和宽容。正因如此,我感觉自己肩头的担子更重了。 孩子的病终于好转了,孩子的父母笑了,我也偷偷地笑了,心里的石头哗啦啦全倒了出来。 幸福呀,这就是幸福! 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躺在床上,一次一次地问自己:我拿什么拯救你,宝贝?答案清晰地刻进我的心里,那就是——爱心、耐心、信心、责任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