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9年第65期第1版
 
2009年第65期第2版
 
2009年第65期第3版
 
2009年第65期第4版
 
2008年第65期第1版
 
2008年第65期第2版
 
2008年第65期第3版
 
2008年第65期第4版
 

医生分科过专过细导致病人看病不便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医生分科过专过细的趋势,在现代医学教育中日趋明显。针对医学某个特定领域展开钻研,的确能发掘全新的预防与诊疗知识,但与此同时,新问题也冒了出来:临床医生的知识偏于狭隘,导致疾病诊断打折扣,造成患者就诊不便。
病人看病“兜圈子”
  市民周女士前段时间头疼不已,在申城大医院兜了一大圈子,也没能得到确诊治疗。有的医生说是高血压引起的,应看神经内科;有的医生说是血管问题,建议看血管内科;也有医生说是颈椎不适引起的,去骨科吧……
  记者走访本市各大医院发现,门诊医生挂牌中的分科越来越细。内科就分为心内科、消化内科、泌尿内科等亚专科。以心内科为例,还有专门研究房颤、心律失常、早搏、心肌炎的。有患者看着挂牌不禁困惑:“我的症状是胸闷胸痛,并不知道具体是什么疾病,到底该找哪个医生呢?”
过度依赖高精仪器
  分科细化是现代医学一大特征。对付某个病变进行有的放矢的研究,可有效提高诊治率。不过,分科一旦过于细化,医生缺乏诊疗的全局理念,也容易引起临床的漏诊与误诊。
  业内专家认为,而今医疗机构大多引进硕士生、博士生这样的高学历医生。他们还没来得及在临床上摸爬滚打,便一头“钻”进专科诊治之中。不少高学历医生诊断疾病时,过于依赖高精尖仪器,却忽视了医生诊治时的全局思考,为科学施治带来隐患。
“宽口径”培养是基础
  上海中医大附属曙光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朱惠蓉认为:进入医院的医生应统一实行“宽口径”培养,让他们熟练掌握普遍性的疾病诊治知识;医生评到副高职称以上,则应选择几个较为擅长的专科,作为学科发展的突破点。
  专家同时表示,医学的各个领域有相通之处,尤其在亚专科之间更是如此。初入院的医生应适当在一些科室轮转,全面打好基本功;即便有专攻的医生,也应顾及相关性疾病的诊治,这样才能实现诊断水平的提升,为患者带来切实好处。(摘自《解放日报》  顾泳文)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