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伟强 通讯员 路瑞娜 随着河南首例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患儿康复出院,那些“战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们也脱下了沉重的防护服,恢复了平常人的社会角色,恢复了同样的亲情牵挂。今天,本报推出河南省传染病医院(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一线医护人员的日记,揭开他们的感情世界。 日记一:有一种爱叫使命 记述人:河南省传染病医院隔离病区主任 陈裕 6月1日上午,接上级指示,我们一行4人前往漯河市接诊一例疑似甲型H1N1流感病人。 第一眼看到的小姑娘,皮肤有点儿黑,很瘦,精神很好。看到“全副武装”的我们,孩子有些害怕。在她姥姥的帮助下,我们给她戴上了防护口罩。在与漯河市中心医院的医生进行了交接之后,我们踏上了返回的路程。 6月2日下午,小女孩被确诊为甲型H1N1流感。围绕病人,各种工作都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我们在严密得甚至有点透不过气的“包装”下,进入隔离病房,作息全然没有规律。戴着手套和防护眼镜在病房工作,又要保质保量,确实有些困难。不能喝水,也不方便上厕所,几个小时下来,浑身都湿透了。当脱下防护服,走进隔离生活区,看到外面明媚的阳光,呼吸着清新的空气,那种舒服,确实平时不曾体会过。然而,我也更加明白了自身的使命。 日记二:有一种爱叫做责任 记述人:河南省传染病医院隔离病区护士长 张晓慧 被任命为甲型H1N1流感隔离病区的护士长,我的心里沉甸甸的,明白这是领导的信任与重托,更是一种责任。 6月1日接到“将有疑似患者入院”的通知后,部分第一梯队的人员进入病区,开始了我们难忘的工作经历。曾经有一位来病区采访的记者问我:“你们在这里工作,补助是不是很高啊?”我回答:“没有,无条件的。”虽然他听后没说什么,但我至今还记得他那时表现出的不相信的眼神。 不身临其境的人或许真的无法体会到我们的心情。20多年的传染病工作经历让我感受最深的是:疫情是什么?疫情就是命令——无条件的!每次面对疫情,我们想到的就是责任。 日记三:有一种爱叫做奉献 记述人:河南省传染病医院隔离病区 樊铭佳 孙鑫 2009年是特别的一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用它变异的躯体到处发威。它的到来让我们想起了6年前的非典。又是一次疫情,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人的一生也许要写下无数次心得,然而,今天写下的文字将永远在我们的记忆里珍藏。作为传染病医院的医务工作者,我们更应该坚强地面对疫情。在这期间,我们所有人员都确保手机24小时畅通,大家的共同信念是:当有病例出现时,一定要第一时间赶到!当得知被分配到隔离病区时,我们丝毫没有犹豫和害怕,而是感到庆幸和光荣。 今天已是被隔离的第四天,我们依然坚守岗位,每天上班要穿上三层工作服,带上N95口罩。在这样的天气里,如此武装当然很热。大家一次次被汗水打湿,还要努力与这个3岁半的小患者交流。没有一个人抱怨、沮丧,大家都乐观而坚强,因为只有严谨工作、精心治疗才能使患者健康出院。 生命是一个过程,不管怎样的经历都值得我们珍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