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9年第59期第1版
 
2009年第59期第2版
 
2009年第59期第3版
 
2009年第59期第4版
 
2008年第59期第1版
 
2008年第59期第2版
 
2008年第59期第3版
 
2008年第59期第4版
 

人民健康的忠诚卫士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记“感动淅川十大人物”、淅川县金河镇卫生院医生孙中平
■ 本报记者  乔当归  通讯员  建华  如冰  清涛
  1992年,24岁的孙中平于周口卫校毕业。他放弃留在当地工作的机会,来到偏僻落后的金河镇卫生院,当了一名普通的基层内科医生。在平凡的岗位上,他心系病人,无怨无悔,以崇高的品德,精湛的医术,严谨的态度和献身精神,在百姓心中树起一座丰碑,成为感动淅川的“十大人物”。
  孙中平所在的卫生院距县城20多公里,条件艰苦,常规药品缺乏,医疗设备不足,80%的骨干医生跳槽搞起了个体经营。有好心人劝孙中平:“这里没奔头,还是出去挣大钱吧。”孙中平却说:“医院是我的阵地,为百姓治病是我的天职。人活着就是要干点事业,不能两眼只盯着钱。”白天他照常工作,晚上还坚持自学业务知识。工资发不下来,零用钱向爱人要;医院药品无钱进,他从朋友那里借;中午工作忙不能回家吃饭,他就啃几口馒头,喝一杯开水。他就是这样在金河镇卫生院这块阵地上坚守着,守护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两年没有拿一分钱工资,却医治好了1400多名患者。
  2003年,非典突如其来,金河镇作为淅川县的非典重点镇,隔离非典患者密切接触人员37人。整个卫生院只有孙中平一人在工作,他没有退缩,坚持每天穿着厚重的防护服为隔离人员量体温,为发热患者看病开方,打针输液。为救治两名严重发热病人,孙中平在病房里三天三夜没睡,饿了啃两口方便面,渴了喝杯开水。由于天气炎热和过度劳累,他曾两次晕倒在诊室里。当有人问他是否害怕被传染时,他笑着说“确实害怕,但想到医生的职责,就没什么可怕的了。”
  在金河镇卫生院,孙中平是大家公认的业务带头人和科技能手。为了达到一专多能,他自修了河南医科大学临床专业的全部课程,并取得专科毕业证书,还学习了耳、鼻、喉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他既是临床大夫又能从事护理、心电图、X光、化验等相关工作,成为卫生院的多面手。
  2004年底,根据金河镇艾滋病患者集中的特点,有关部门在火煤村设立了艾滋病重点村室,负责近百名艾滋病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工作。孙中平主动请缨,要求到村室工作,成为艾滋病重点村室的负责人。为了更好地为病人服务,使艾滋病患者树立信心,战胜病魔,他多次到郑州、平顶山参加全省艾滋病防治培训班,并向有关专家请教,不断探索,很快掌握了艾滋病诊断与治疗技术。
  2005年2月22日,春寒料峭。像往常一样,孙中平早早地来到卫生院,刚打开门,一位白发老人便跌跌撞撞地跑来,跪在地上说:“孙医生,快救救我的孩子吧。”当得知老人的儿子是位艾滋病人,已卧床一周,处于危险状态时,他赶紧骑上摩托车,赶到5公里外的彪池村病人家中。患者30岁上下,10年前感染了艾滋病,发病1年,体表80%出现水泡,已感染化脓,高烧不退,茶水不进。经仔细询问检查,孙中平发现,病人症状是一种典型的抗病毒药物产生的强过敏反应。他果断停药,马上为其打针输液,3天后患者症状减轻,10天后水泡消失。患者逢人便说:“孙医生高超的医术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05年以来,孙中平救治的100多位艾滋病人,大多数都能从事正常的生产劳动,5年存活率达到80%以上,死亡率控制在5%以内。受到了有关专家的充分肯定。
  孙中平常说:“医生离开了病人,就失去了生存意义;离开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医院将是无源之水。医患双方是共同战胜疾病的战友和兄弟。”
      孙中平治疗的艾滋病患者大多来自贫困家庭,一旦犯病便会雪上加霜。近几年,虽然国家发有免费药品,但有些药物仍需自费购买。特别是在后期,病人严重营养不良,需靠营养药物增加抵抗力。孙中平经常为一些困难患者垫付药费。患者们的感激之情难以言表。2006年12月,魏庄村有位幼小的艾滋病患者严重贫血,需要到大医院治疗,孙中平主动与南阳某医院联系,安排小患者住院治疗,临行时还塞给小孩300元现金,让家长给孩子买点营养品补补身子。
  2006年7月25日晚上10点左右,一位严重贫血浮肿的艾滋病人,在家中输液时突发心慌、气喘、呼吸困难。孙中平接到电话后马上赶到患者家中,背起病人赶到县医院的抢救室,待其病情稳定后,又将他带回到艾滋病治疗点继续治疗。病人经过治疗康复出院后,办起了企业,不但富了自己,还带动了一方群众。
  很多艾滋病患者,来医院看病总是小心翼翼,生怕遇见熟人,孙中平就选择在下班时间到患者家里诊治,以避免尴尬。附近的每一个村庄都留下了他治病救人的足迹。为了让艾滋病患者树立信心,有良好的心态,孙中平主动与他们交朋友、谈心、握手、一同吃饭,还将自己的通讯地址印成名片,发到艾滋病患者的手上,嘱咐他们和自己保持联系。
      孙中平把爱融入到治病救人的工作中,以无私的行动,为患者雪中送炭,处处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为患者重新点燃了生命之光。16年来,孙中平以过硬的业务素质,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保障了一方群众的生命安全。为表彰他的突出贡献,淅川县委命名他为“感动淅川十大人物”。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