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前进中的后河镇卫生院 巍巍伏牛山脚下,清清小洪河河畔,坐落着一个美丽古老、经济发达的小镇——长葛市后河镇,后河镇卫生院就位于该镇镇区的中心。 改革开放30年来,在长葛市卫生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后河镇政府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在卫生院历届领导和全院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后河镇卫生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演绎了乡镇卫生院从功能单一落后到功能完备的神话,谱写了一首改革发展、开拓创新的时代新曲。 基础建设不断增强 30年前的后河镇卫生院,全院只有两排低矮的瓦房,没有像样的门诊,也没有整洁的病房,更没有绿地花坛,只有几棵老桐树为卫生院遮风挡雨。该院留给老一辈人的印象只有三个字“脏、乱、差”。如今的卫生院,门诊楼设计合理,各个科室宽敞明亮;病房楼设施完备,间间病房整洁清雅;候诊厅古色古香,朴实大方;院内杨柳依依,花儿争奇斗艳,给所有来过的人留下的印象是整洁、优美、舒适、大方。 30年前的后河镇卫生院,连一台像样的设备也没有,医生只有依靠手中的“四件宝”——听诊器、血压计、压舌板、体温计来进行诊疗活动;30年前,就诊的患者只能靠家人肩抬车拉送往医院,遇到急症只能顿足捶胸;30年前,病人病情严重需要转院,常常是医护人员背着急救箱护送……而今天的卫生院,拥有300毫安X光机、B超、半自动生化分析仪等20余台(件)医疗设备,为医生更好地开展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极大地满足了病人的需求。 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30年前的后河镇卫生院,医疗、预防、行政后勤各类岗位仅有30人,拥有中专学历者仅有1人,拥有技术职称者寥寥无几。30年来,该院一直致力于人才队伍建设:一是鼓励在职职工通过自学、脱产学习等形式取得更高学历;二是通过考试、选聘等办法引进大中专毕业生;三是不拘成规,大胆吸引特殊人才;四是创造一切条件留住人才。如今的后河镇卫生院,人才队伍强大,共有干部职工95人,其中拥有高级职称者2人、本科学历者8人、专科学历者42人、中专学历者35人,人员结构完整,梯队层次合理,技术力量雄厚。 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30年前的后河镇卫生院,技术水平有限,仅开设有内科、骨科、外科、妇产科等10个医疗医技科室,病房只有1个病区、30张病床,仅能对一般内科常见病进行诊疗及开展简单的骨科四肢手术、阑尾炎手术、疝气手术;妇产科只限于平产分娩。卫生院服务半径仅限于周围六七个村庄1万余名群众,年门诊量不足万人次,年住院患者不足200人次,病床使用率在10%以下,年业务收入不足10万元。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该院技术水平有了巨大提高,形成了质的飞跃。目前,后河镇卫生院设置有内科、外科、妇产科等6个临床科室及骨伤科、眼科、耳鼻喉科等6个临床专科,拥有2个病区50张正规病床,配备有放射、B超等4个医技科室,具有相应的医务、护理、感染等8个职能科室。该院已能开展内科急危重症救护、骨伤修复手术、脊椎手术、股骨头置换术、疼痛治疗等多项手术,服务半径辐射周围3个县市的8个乡镇,服务人口8万余人,年门诊量达2.5万余人,年住院患者1300人次,病床使用率在80%以上,年业务收入达400万元。 人文建设不断创新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人们对医疗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卫生院的发展逐步趋向于人本主义。后河镇卫生院几届领导都意识到了人文建设的重要性,从积极摸索到不断创新,从走出去参观学习上级医院的先进经验到每一个医务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如今的后河镇卫生院给人的印象是:医生温文尔雅,护士仪态万方,医护人员处处关爱病人,服务病人,让病人感到家人般的亲情,让病人感到家一般的温暖。从每一处温馨的提醒标识到为每一位产妇免费送上的一碗鸡蛋茶,该院各项服务人文理念凸显,医之大爱时时处处得以体现。 回顾过去、展望将来,该院领导坚定地认为,在各级领导的不断关怀下,通过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拼搏进取、奋发向上,后河镇卫生院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