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9年第58期第1版
 
2009年第58期第2版
 
2009年第58期第3版
 
2009年第58期第4版
 
2008年第68期第4版
 
2008年第58期第1版
 
2008年第58期第2版
 
2008年第58期第3版
 
2008年第58期第4版
 

进取创新 争上新台阶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记发展中的董村镇中心卫生院
  长葛市董村镇卫生院创建于1956年,长期以来只有18间破旧的民房,各科室混在一起,化验、B超、心电、X光等相关科室都没有,常规检查只能到县级医院。医院人员不足,大多是一人兼多职,给病人看病就医带来诸多不便。
  近年来,该院先后多次进行改扩建,新建了门诊楼、病房、卫生食堂,增添了锅炉、无塔供水等设备,新建了水冲式厕所,人员也由当初的12人增加到如今的82人,并增加了内科、外科、妇产科等多个科室。目前,该院已经成为一所拥有B超、X光机、多普勒等多套基础医疗设备,以及预防接种微机管理系统和合作医疗管理系统的集预防、保健、康复、医疗为一体的综合性中心卫生院。
医疗服务质量稳步提高
  30年以前,该院的医疗器械仅有“老三件”,医生看病没底,病人也极不信任医生,卫生院处于进退两难的地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受到极大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依靠党的政策,该院在医疗服务质量、服务态度上下功夫,不断完善服务流程,推行一站式微笑服务。经过多年努力,该院的社会形象得到提升,年门诊量达62153人次,与过去相比呈大幅度增长。该院领导还审时度势,顺应时代潮流,每年选送相关医技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和培训,同时聘请上级专家到院讲课,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目前,该院能开展一般的急诊抢救、剖腹产、胃大部切除等多项手术,能熟练处理各科常见病、多发病,医疗服务覆盖全镇及周边乡镇,直接服务人群达5万多人。该院的妇科、外科等特色科室远近闻名,在周边几个兄弟医院享有较高声誉,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可和肯定。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稳健推行
  长葛市2003年实施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该院同时被定为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在该院的大力宣传下,2004年全乡参合人数37730人次,2005年参合人数34561人次,2006年参合人数38281人次,2008年参合人数44026人次,2009年参合人数47996人次。新农合筹资是一项非常艰难的工作,但就在这种情况下,从2004年每人筹资10元,到2008年每人20元,全乡参合率一直保持在97%左右。同时,全市定点医疗机构对住院患者实行出院即报制度,极大地方便了病人,让群众真正认识到新农合工作是一项德政工程。
防疫保健工作扎实有效
  作为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中的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30年前,该院只能开展简单的头癣病、地方病防治,后逐步发展到能开展传染病预防接种、计划免疫接种。直至30年后的今天,该院已能为人民群众提供全面健康服务:彻底消灭天花,保持无脊灰状态,抗击非典和高致病性禽流感取得重大胜利,霍乱、伤寒、百日咳等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结核病防治工作扎实推进,传染病总发病率持续下降;扩大免疫规划范围;地方病、碘缺乏病、疟疾防治成果显著;公共卫生职能服务、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工作步入正轨。同时,该院为孕妇提供优质服务,近年来产前检查率和住院分娩率达100%,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母婴安全。
  董村镇卫生院2003年被省卫生厅定为重点乡镇中心卫生院建设之一。2008年,省发改委、财政厅、卫生厅联合下达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又将该院病房楼改扩建列入计划。目前,该病房楼主体已完工。
  面对未来,该院领导满怀信心地表示,他们将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把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作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内容。他们还将坚持预防为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发展道路,切实加强医疗卫生管理和医德医风教育,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证医疗安全,努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积极研究制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从创新体制入手,严格执业管理,减轻群众负担,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