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9年第56期第1版
 
2009年第56期第2版
 
2009年第56期第3版
 
2009年第56期第4版
 
2008年第56期第1版
 
2008年第56期第2版
 
2008年第56期第3版
 
2008年第56期第4版
 

学生营养:问题一箩筐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本报记者 吴玉玺 通讯员 张莹
  5月20日是中国学生营养日,宣传活动主题是“食品安全营养、孩子健康成长——远离肥胖与慢性病”。
  日前发布的《中国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报告》显示,日渐增多的肥胖儿童数量和日渐减少的体育锻炼,成了困扰中国学生健康的两大顽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马冠生认为,随着家庭经济收入的增加,我国学龄儿童少年的膳食质量和营养、健康状况明显改善,但是存在的问题也很严峻。

问题一:
营养不良仍然存在
  今年年初,商丘永城市对青少年健康状况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营养不良的孩子越来越少,但从体检分析报告来看,还有约1﹪的孩子营养不良。
  据分析,其原因主要是膳食结构不合理、孩子挑食、偏食和运动量少。
问题二:
营养过剩问题严重
  永城市的监测结果显示,学生肥胖率较高,每10个学生之中就有1个“小胖墩”。
  近日,记者随意到几所中小学校门口去观察,发现放学时从校门口走出的“小胖子”占了不小的比例,有的甚至让人很难将其身材与实际年龄联系起来。
  有关专家指出:“这些‘小胖子’将会遗憾终生,体重很难纠正过来,为成年后患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肝胆疾病等慢性病埋下了‘定时炸弹’。”

问题三:
饮食习惯不健康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在中学门口的小吃店里、流动小吃摊点前,挤满了刚放学的学生,摊主一边用油腻的手收着钱,一边将制作出来的食品随意一包递给学生。学生边走边吃,边吃边聊,身旁各种车辆驶过,扬起了阵阵尘土。
  早餐“马虎”、中餐“凑合”、晚餐“丰富”和错误的营养消费观念是导致学生营养状况不佳的主要原因。

问题四: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上升迅速
  据了解,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超重与肥胖及代谢综合征等成年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低龄化,正逐渐成为威胁城市青少年健康的突出问题,而血脂异常也见于农村青少年。
  有关医学营养方面的专家认为,由于人们对营养的认知度不够,有的家长不懂营养,有的家长不重视营养,有的家长认为营养就是多花钱,盲目高投入,使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长期养成的饮食习惯不科学,品种单一,营养不均衡,导致慢性病低龄化。
专家建言:科学指导加强干预
  据了解,辽宁省教育厅近日下发通知,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须以每所食堂为单位,配备一名以上专(兼)职公共营养师。
  郑州市中医院营养科科长、郑州元康培训学校营养顾问薛玉珠认为,全国其他地方都应该学习辽宁的做法,为学校配备公共营养师,并充分发挥其职能。
  “国家应加强公众教育,倡导平衡膳食与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居民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河南省中医院营养科主任谢涛说。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胡小琪建议,建立“中国少年儿童营养与健康监测系统”,定期对少年儿童进行营养与健康状况的监测和评价,使少年儿童营养与健康调查制度化、规范化。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