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河南抗震救灾专项行动志愿者邱永华 本报记者 吴玉玺 通讯员 张莹 近日,邱永华作出了人生的又一次重要抉择:留在四川江油灾区继续从事志愿者服务工作,再为灾区建设奉献一年的青春。 邱永华2008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预防医学专业。 去年5月底,实习表现优秀的邱永华与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签订了就业协议。 6月5日,团中央发出号召,在全国招募西部计划抗震救灾专项行动志愿者,邱永华果断地报了名。 2008年7月15日,邱永华被派遣到重灾区江油市,开始为期一年的志愿服务工作。 放弃一份不错的工作,选择成为一名志愿者。有人不理解,问他为什么。邱永华说:“社会给予了我太多,做人得懂得感恩。” 在艰苦和磨练中成长 到达江油之后,他被分到了江油市卫生执法监督大队。 灾区的困难,要比他想象中的多得多。水土不服、饮食不习惯、气候闷热潮湿、余震不断……但是,看到灾区群众的痛苦,他咬着牙拼命工作。他协助服务单位完成板房医院卫生安全执法专项检查、高致病性微生物专项检查、奥运期间卫生安全检查等任务。 同事们亲切地称他为“最勤快的小伙子”。 2008年9月24日,江油暴发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随着雨后气温回升,灾后卫生安全工作异常严峻! 顾不得考虑随时可能发生的泥石流、山洪等危险,邱永华主动要求到洪灾一线。在重灾区重华镇,他们每天对集中供水点和受污染水井逐个检查、消毒;向住户发放消毒药品;白天跟随监督小组走村入户,晚上整理检查情况,定时上报后方…… 因表现突出,邱永华被评为“抗洪救灾卫生监督工作先进个人”。 后来,由于河南省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人手紧缺,邱永华被抽调到指挥部工作。 特别的爱献给孩子 大地震之后,人们的身体和心理遭受重创,特别是那些失去了亲人、家庭和学校的孩子,灾难在他们的心灵上留下的烙印,让他们感到恐惧、焦虑、无助…… 邱永华自费赶赴江油市武都中学和双河中学进行调查,多次走入龙门山深山家访,了解到了一些灾区孩子们的真实情况。 随后,他把孩子们的资料发送给了他的读研究生的同学,希望他们能和灾区儿童一对一结对,进行书信或电话联系,帮孩子们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 他的建议得到了同学们的积极响应,先后有34名学生找到了结对对象。 这项工作也得到了其他朋友和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得到了团省委的支持,受到了灾区群众的赞扬。孩子们见了他,都亲切地称他为“华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