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晓华 常俊伟 王平 李季 王明杰 刘岩 长期以来,人才一直是制约农村医疗卫生发展的瓶颈。城市医师支农,无疑给农村卫生人才队伍输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城市医师支农在我省开展了多年,但像五大工程这次的规模和力度,还是第一次。对广大“供血不足”的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来说,这是他们借助外来力量有力支持、迈向强健的绝佳契机。这项工程,将让我省的城乡医疗资源更好地“水乳交融”。 乡镇卫生院求贤若渴 今年,虽然农村卫生工作有了很大进步,但在众多乡镇卫生院,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许多多发病、常见病得不到及时救治。即使普通的骨外伤,许多群众也须辗转到市县级医院就诊。 辉县市孟庄镇卫生院院长李志强告诉记者,农村卫生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不只表现在基础设施和设备条件上,更重要的是缺人才、缺技术。 据叶县邓李乡中心卫生院院长许振卿介绍,目前,乡镇卫生院急缺专业技术人才。随着病人的逐渐增多,基层乡镇卫生院急需得到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 当记者向他们提到城市医师支援农村工程时,他们认为,这对急缺高水平人才的乡镇卫生院来说,是一场及时雨。 城乡医疗机构的双赢 城市医师支农工程,采取“上挂下派”、“上教下带”等措施,对乡镇卫生院给予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双重支持。而农村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减轻城市医疗机构的就医压力,是一项城乡“双赢”的工程。 开封市妇幼保健院院长郝建民认为,让城市集中的医疗人才走进广阔的农村天地,更能发挥专家的技能和造福患者,同时发扬“传、帮、带”的传统,为农村卫生人员带去好的技术和技能,就相当于给农村留下了一支不走的专家队伍。 光山县卫生局局长石善奎表示,许多医学生之所以不愿到基层,主要是因为在卫生院没有一个学习和自我提高的环境。城市医师支农,不但有助于提高卫生院现有人才的技术水平,还有助于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农村服务。 把支农变成光荣传统 许多医院一直坚持开展城市医师支农工作,本次城市医师支农工程,让他们对这项工作更加重视,也让他们的支农工作更加规范有序。 开封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陈利军说,城市医师支农工程是符合广大农民群众需求的,医院在以往积累经验的基础上会更好地开展卫生支农活动,指导农村常见病、多发病治疗的业务开展和人员带教工作。 三门峡市中心医院院长梁智斌说,作为一家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医院一直将支援城市社区和县乡镇医院作为一项专项重点工作来抓。如今,我省将城市医师支农列入五大工程之一,是对卫生支农工作的极大肯定和鼓励。医院一定抓住这样的机会,让卫生支农工作变成医院的一个光荣传统,长期继承发扬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