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周在河南省卫生系统五大工程建设动员大会上强调 把五大工程建成“惠民工程”“动力工程” |
|
本报讯(记者 赵炜)5月11日召开的河南省卫生系统五大工程建设动员大会上,河南省卫生厅厅长刘学周强调,要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坚定信心、坚持不懈,凝聚全省卫生系统的智慧和力量,加大力度,加快实施,把五大工程真正建设成为保障群众健康的“惠民工程”,真正成为加速卫生事业发展的“动力工程”。 刘学周指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要超前,行动要迅速。第一,规划大气魄。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做到布局合理、先进实用、功能齐全,实现单位面貌的彻底改变。第二,筹资多渠道。一方面争取当地政府的资金配套,一方面充分利用好国家宽松的信贷政策和政府贴息贷款等优惠政策,多渠道组织资金,敢于举债发展。第三,建设快速度。加强项目领导,精心组织,及时启动,加快建设,尽早见效。第四,质量高标准。“严”字当头,责任到人,管理到位。落实工程质量责任终身追究制,做到高标准设计、高标准建设、高标准管理。 刘学周要求,人才队伍建设政策要完善,效果要明显。一要把人才政策落实好。分别在培养经费、编制、工资等方面落实具体的优惠政策。二要把人才环境营造好。用政策聚集人才、用实践造就人才、用项目吸引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制度保障人才、用事业留住人才,使各类人才脱颖而出。三要把人才作用发挥好。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施展有舞台、发展有空间,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要特别重视加强村卫生室建设,提高乡村医生的待遇,使其成为保障农村群众健康的“守门人”。 刘学周强调,城市支农工作措施要到位,要求要严格。一要加强领导。明确各方责任,签订协议书并认真实施。二要明确目标。努力做到派出一支队伍、带好一所医院、服务一方群众、培训一批人才。三要严格政策。确保沉得下去、安得下心,真正为农民群众干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四要强力推进。建立支援工作信息月报制度、下派人员业绩考核制度、监督检查制度。 刘学周强调,医学科技创新能力要提升,瓶颈要突破。一要建立创新平台。优化高端人才发展环境,为其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二要整合人才资源。支持院士和院士后备人才的卫生科技创新工作。建立以院士和院士后备人才为首的柔性科研工作团队。三要加大科技投入。每年配套经费2000万元,5年投入近2亿元,重点用于支持高端人才培养引进。参加卫生科技创新型人才工程的单位可提取1%~3%的业务收入资金用于卫生科技创新型人才工程建设。四要落实优惠待遇。根据省卫生厅确定的引进条件,凡经省卫生厅审批认可引进的院士、院士后备人才、特聘学科带头人,其薪酬总体上不低于国内发达地区的水平,并享受省委、省政府规定的一切待遇。省卫生厅还将对各类人才开展科研工作给予资金支持。五要强化科学管理。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分配机制、流动机制等。 刘学周最后强调,医药体制改革准备要充分,步伐要稳健。一是巩固和完善新农合制度。不断提高新农合覆盖率和筹资水平,逐步推进市级统筹,探索总额预付或按病种付费等办法等。二是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立向医疗卫生机构直接配送机制。严格控制非目录药品使用。三是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包括县、乡、村和城市社区卫生机构建设,基层卫生人才免费定向培养等。四是逐步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高防治重大疾病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五是积极稳妥地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关键要抓好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探索建立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落实政府投入、改革以药补医机制、加强医院监管、鼓励社会资金发展医疗事业等重点环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