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9年第47期第1版
 
2009年第47期第2版
 
2009年第47期第3版
 
2009年第47期第4版
 
 

老红军的济世风采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他是一位年逾百岁的老红军、老革命,亲历著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全过程,经历了三大革命时期和新中国建设时期,为神圣的解放事业和卫生事业作出了半个多世纪的卓越奉献——
老红军的济世风采
当战士勇猛杀敌
  家住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老红军林权正,是福建省上杭县上濯村人。1930年2月,他参加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先后在无线电学校、卫生学校、第四军医大学学习,历任医师、卫生队长、副院长等职。参军后,林权正任红十二军三纵队八支队战士,置身于开拓革命根据地和5次反围剿斗争。1932年2月,在赣州战役中,他不幸负伤,致三等残废。1934年,他又随部队跨上漫漫长征路。
  林权正说,他参加了多次战役,第一次在湖南文家寺,勇猛杀敌,打死了3个敌人,夺取了3条枪。第二次打长沙,第三次打江西赣州,第四次在兴国高村、溪老营盘、牙石岭等地战斗。期间,林权正到卫生学校,任部队卫生员。1934年10月,任练习医生的林权正随部队长征,走过了茫茫草地,翻越了皑皑雪山,为伤病员精心治疗。
当医生爱兵惠民
  1958年,林权正转业来到汲县(今卫辉市)这座小城。林权正当时年轻,满腔热情,投入到卫生工作中,内科专业,负责门诊。医院条件简陋,开设床位100张,医护人员125人,仪器设备只有X光机,能做简单的手术。当时,他每月工资140元,零用钱10元,其中很大一部分补贴给了比较贫苦的患者。
  1959年,按照省委的安排,医院派出11名医护人员组成“流动医院”,由林权正负责,深入周边县城进行义诊。流动医院不仅包括了各方面的临床专家,还随队携带了部分医学仪器,以便为农村地区的群众做好健康体检。在两个月的时间里,他们每天都很忙碌。群众都是冲着省级医院、知名专家来的,随队的专家不能辜负群众的信任,所以大家每天加班加点,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名患者,并且不收取任何费用。1960年,林权正作为医院代表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文教卫生先进代表大会,会上他们医院被评为文教卫生战线先进集体。
当院长尽职尽责
  1976年到1979年之间,政府要筹建新乡市第三人民医院。创建时期,考虑到条件艰苦、任务繁重,领导决定抽调林权正过去。他接到通知后没有一句怨言,安排好手上工作,带着妻儿就“创业”去了。他还说:“我一个老红军、老革命,天生就适合到艰苦的地方去奋斗,去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3年间,他一面抓紧筹建,一面负责内科,仍然坚守在医疗第一线。
  1979年,林权正从新乡回到汲县,被任命为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兼门诊部主任。他兢兢业业,一直在医疗第一线,一干就是几十年。他很少能12点按时下班,有时忙起来忘了时间。往往下午一两点钟才下班。他说:“就怕没活干,越忙越好。很多病人都是披星戴月从安阳、鹤壁、淇县、浚县、延津等十几个县市赶过来的,看个病不容易,我不忍心让他们等着我。”林权正总是把最后一个病人安排好了才肯下班。就是过年,他也总是在医院加班、值班,恨不能一天掰成两天用。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部队里的准则和纪律,他坚守了一辈子。多年来,有群众来看病的时候,总是会带些鸡蛋、小米等土特产,但是林权正从不接受,相反,他还劝病人要补充营养。“这大夫真好!”每每听到这样一句话,林权正心里总会蜜样甜,工作起来也更有精神了。
  1982年,林权正离休在家,这才有了闲余时间,读书、看报、听广播、锻炼身体,日子过得很充实。他今年已经102岁,仍能与人进行交谈,目明耳聪,行动自如。林老养生之道,归结为三条:第一,生活要规律,养成良好的休息习惯;第二,一日三餐正常化,尽量少吃零食;第三,多走多看、多听多想,保持好奇心、接受新知识。当然,养生之道最关键还是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
  往事历历在目,无论是当红军还是做医生,林权正都用满腔的热情、真挚赢得了众人的赞誉。现在,他已经是位百旬老人,但是依旧关心着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医院的成长……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