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风湿病医院 娄玉钤 张广辉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最常见的疑难风湿病之一,治疗周期长,难度大,致残率高,病情易反复。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最重要。 一、病名概念要准确 类风湿性关节炎与风湿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风湿病是以骨、关节、肌肉、韧带、滑囊、筋膜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大类疾病的总称。临床分为弥漫性结缔组织病、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骨性关节炎等10大类约200多种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以关节滑膜炎症为特征的一种对称性、进行性、破坏性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二、诊断思路要清晰 (一)以临床表现及体征为主:此病好发于女性青壮年,四肢小关节呈对称性梭形肿胀、晨僵、皮下结节及全身表现。 (二)辅助检查为辅: 自身抗体阳性,免疫球蛋白升高。 (三)不典型类风湿性关节炎鉴别:如早期、单关节、不对称性。 (四)特殊类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鉴别:如斯蒂尔病、费尔蒂综合征、RS3PE综合征、复发型风湿症等。 (五)正确运用诊断标准:1.关节晨僵至少1小时;2.有3个或3个以上关节肿胀;3.腕、掌指关节或近端指关节肿胀;4.对称性关节肿胀(以上4条持续6周以上);5.皮下结节;6.手X线片改变;7.类风湿因子阳性。凡以上7条中具备4条或4条以上者可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 三、治疗理念要先进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必须处理好“治标”与“治本”的关系。“治标”即止痛,“治本”即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止痛药物和方法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只能是暂时缓解疼痛症状,一旦停用则疼痛症状反复。若长期使用止痛药,如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等)、激素如泼尼松等,则会出现胃肠损伤、肝肾损伤、造血功能抑制、骨坏死等副作用,这些副作用有时比原发病危害更大,更影响人体健康。所以,建议不要过度使用止痛剂。目前还没有一种药物或方法能在较短时间内使紊乱的机体免疫功能恢复至正常状态。但是,长期的临床研究发现不少的药物和因素对免疫功能有良好的调整作用,可使紊乱的免疫功能逐渐恢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或改善。如精确的中医辨证论治、良好的精神状态、健康和谐的环境、适宜的运动及食物等。中医药辨证治疗因其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已经被大多数专家、学者所接受并应用于临床。 需要强调三点:一是中医药必须辨证论治,同时配合针灸、推拿、理疗、食疗、运动疗法等综合治疗措施;二是中西医结合必须个体化,不能用一方一药套用所有病人;三是“治未病”思想(未病先防、既病防深、慢病防残、瘥后防复)必须贯穿于临床诊疗全程。 实践证明,采用“治本”为主兼“治标”的方法,绝大多数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预后是良好的,那些持续进展不能控制的病人不超过5%。 四、患者宣教很重要 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健康宣教很重要,是确保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病情特点:慢性渐进性全身性疾病。 (二)药物使用:坚持按疗程用药,个体化治疗。 (三)功能锻炼:功能锻炼是防残的重要方法。 (四)调摄护理:避免受风寒湿邪侵袭,避免精神刺激,避免劳累。 (五)门诊随诊:定期进行病情评估并复查血常规及免疫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