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改革开放30年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 戴 俊 通讯员 胡永生 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始建于1956年,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康复为一体的国家城市二级甲等医院,河南省民政厅指定的唯一一家市级优抚医院,漯河市三区两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直接报销单位。 该院设有漯河市脑瘫康复治疗中心、漯河市新生儿重症救护中心、脑血管病治疗中心漯河分中心、漯河市松振司法鉴定中心。医院现有职工714人,其中高级职称52人,中级职称167人;设有38个临床医技科室,13个病区,480张床位。其中显微手足外科、肝胆外科、口腔科、耳鼻喉科、脑血管治疗康复、新生儿重症监护、小儿脑瘫治疗康复、肿瘤内科治疗、血液净化分别为省、市、院重点专科;拥有螺旋CT、磁共振、美国产心电工作站、60钴放疗等国际先进大型医疗设备160多台(件)。近年来,医院先后开展了骨科皮瓣转移、断肢再植、麻醉喉罩的应用、腹主动脉瘤切除、人造血管移植、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肝肿瘤半肝切除、腹腔镜肝囊肿胆囊切除、子宫肌瘤、单卵低体重四胞胎的成功救治等一大批填补漯河市空白、省内领先的新技术、新项目,获省、市科研成果150余项。 改革开放30年来,该院始终秉持救死扶伤的大医精神,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通过外塑形象,内抓管理,艰苦创业,居弱图强,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为漯河人民筑起了一道坚固的“健康堤”,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规范内部管理 提高医疗质量 改革开放30年来,该院紧紧围绕“以病人为中心”的核心服务理念,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不断规范内部管理,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多年来,医院领导班子不断加强自律,增强社会责任感,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及责任追究制,实行一把手总负责,定期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和纠风工作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工作;每季度开展一次廉政教育,组织党员干部观看廉政建设教育片;制定纪检监察工作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位,每月进行一次廉政行医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针对医院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该院制定了科学有效的整改对策,在以人为本的管理基础上进一步落实科学高效的监督机制、制约机制、激励机制、惩罚机制,奖优罚劣,激发了全院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记者采访了解到,该院始终坚定“质量是生命”的办院方针,严格规范医疗行为,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医院与科室、科室与个人层层签订目标管理及医疗安全责任书,完善了三级医疗质控管理体系,建立医护质量工作台帐,着力在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医疗服务、合理收费和加强行风建设等方面开展一系列活动,做到了领导管理到位、宣传发动到位、工作队伍到位、指导督查到位,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医院重点抓好三级医师查房、疑难病历讨论、会诊、危重病人抢救、手术分级、术前讨论、死亡病历讨论、输血术前9项检查及护理等核心制度的落实;狠抓“三基三严”训练,完善首诊护士负责制;每月组织个案护理查房和健康宣教观摩,做到月有计划、周有安排、日有重点;加强院内感染控制,开展目标性监测,对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供应室、血液净化室、产房等实施重点监测、重点管理、重点考核;院领导坚持每周深入临床科室进行督导监测,实施出院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对一次性医疗用品、消毒药械购进关、医疗废物的回收处理等进行严格监督管理;定期举办院内感染知识讲座等,使医疗服务质量得到快速提升。 注重科技创新 打造技术品牌 “医疗市场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与技术的竞争,医院的社会效益、技术效益和经济效益,其实就是人才效益的体现。”院长郑松振如是说。 改革开放30年来,该院始终坚持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用人唯贤、人才兴院的科学发展观,用现代化的视野筑巢引凤、广纳人才,引进了一批在国内享有盛名的专家,并邀请同济医科大学肝、胆、胰、脾专家陈存平教授、南方医院裴国献教授、北京大学医学院朱恒鑫教授等来院讲学指导。近5年来,专家来院专题讲座达86次,选送到省内外医学院校进修98人次,择优聘用临床医学、麻醉、检验等专业本科生149人。多年来,该院众多德医双馨的专家教授,以深厚的理论功底,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精湛的技术和顽强的拼搏精神,攻克了无数医学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先后开展了三位一体巨大肝肿瘤切除术、低龄儿断手(指)断肢(趾)再植术、低龄儿巨型囊性状水瘤切除术、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加阴腹联合子宫全切术骨科皮瓣转移、麻醉喉罩的应用、腹主动脉瘤切除、人造血管移植、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肝肿瘤半肝切除、腹腔镜肝囊肿胆囊切除、单卵低体重四胞胎的成功救治等一大批填补省市内空白、国内领先的新技术、新项目。近年来,医院共荣获省、市科研成果150多项,发表国家、省市级论文167篇,医疗技术进入了高水平运转的新时期。 技术力量的提升靠的是人才,该院始终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打造高素质的干部职工队伍作为推动医院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来抓,成立职工素质教育领导小组,制定具体措施,确定每月27日为素质教育日,定期开展如何提高领导班子执政能力、中层干部管理能力及职工政治素质、业务技能等的专题讨论会;制定中长期人才培训计划,成立中青年综合素质培训班,制定教学大纲,以班级管理的方式开展中青年职工综合素质培训活动,重点加大对中青年职工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技能的培训,储备培养了大批优秀青年人才,为树立医院技术品牌、推进医院大发展提供了坚强后盾。 坚持院务公开 推行民主办院 多年来,该院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在医院管理中察民心,顺心意,坚持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大力推行“院务公开,民主办院”,逐步由领导办院向团队办院转变,由单项管理向互动管理转变,由一元化管理向多元化管理转变,并将民主办院的体制升华为一种理念、一种文化,植根于员工脑海、溶入医院各项工作中。 “实施阳光工程,就是让职工当家作主!”院长郑松振说。该院成立了以院长任组长的院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分管领导任组长的4个专项公开工作小组、院党委分管纪检工作的领导任组长的监督检查小组;建立院务公开民主监督栏,制定医院院务公开民主监督实施办法。在人、财、物3个焦点方面,医院确立了近30项基本公开内容和各项具体内容的公开时间、形式及程序和相应的管理制度,给予职工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营造“医院是我家、发展靠大家” 的浓厚氛围,树立了职工的主人翁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团队意识,真正实现了职工当家作主,促进了医院民主管理和决策的科学性,规范了医疗行为,提高了院领导班子的信誉,极大地凝聚了人心。 记者采访了解到,该院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严格管理,努力打造诚信品牌,坚决制止收红包、索回扣、开大处方、乱收费等不正之风,认真落实药品、物品、医疗设备采购招标管理制度,药品招标、药品备案率均达100%;公开社会服务承诺、药品价格、举报电话,聘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社会监督员,定期召开座谈会,查找存在的问题,及时制订整改措施,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致力打造“诚信二院”的金字品牌,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吸引了漯河及周边地区的众多患者,有力地推进了医院的发展。 医疗服务人性化 拳拳爱心献社会 采访中院长郑松振说,医疗服务的对象是病人,不仅要提供良好的医疗技术服务,而且要在医疗服务过程中真正体现“以人为本”,要尊重病人、关爱病人、方便病人。医院的服务必须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必须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服务第一”、“病人第一”的理念,构建病人、服务对象信任、满足、满意的服务目标体系,为服务对象提供生活、生理、心理等全方位的综合服务,让患者信赖,让群众满意。 为提升服务质量,该院坚持开展月评服务标兵、季评服务示范岗,给予奖励;严格执行一日清单制,不定期深入病区进行抽查,规范收费,及时处理各种违规违纪行为;坚持院长接待日制度,及时处理患者的意见和建议;每月组织一次门诊及住院病人满意度调查,深入病房征求职工及患者意见,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定期召开工休座谈会及院外监督员座谈会;不定期对全院劳动纪律、医疗行为、医德医风等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全院公示。 为全面落实社会服务承诺,医院在门诊配备轮椅、单架车、开水、针线包、电话等便民设施;为特殊伤残病人实行代陪挂号、代陪检查、代陪取药、网上预约挂号和银行卡结算业务,实行门诊划价、收费一次完成;每月在门诊、病房、医技大厅张贴本月服务措施,重点对窗口科室服务行为进行监督;加强门诊主任值班制度,每天由一名院总值班人员在门诊大厅坐诊值班,为规范服务行为掌握第一手资料,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认真落实医患沟通和病人出院回访制度,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郑松振院长说:“爱心服务、奉献社会是医务工作永恒的主题!”针对“看病难、看病贵、药价高”等问题,该院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提出了“一切为了病人,为了一切病人”的服务准则,公开推出30多项便民惠民措施,为伤残军人、残疾人,重病、行走不便患者配备轮椅、代挂号、陪诊、陪检查、代交费、代取药等服务,真正把“以病人为中心”融入到医疗服务过程的始终。 近年来,在非典、抗洪救灾、手足口病、抗震救灾及“三鹿奶粉事件”等各类重大社会事件中,该院积极捐款捐药,第一时间派出医疗人员深入到最危险的地方参与救助工作;2004年舞阳洪灾,为抗洪官兵送医送药1.3万人次、为灾区人民免费发放药品6万余元,捐赠各类救灾款物5万余元,荣获漯河市“抗洪先进集体”称号;5·12汶川地震发生后,为灾区人民捐款捐物捐药近10万元;并先后派出郭佩群、高昊彬等医务人员深入灾区参与医疗救助工作;2002年,为漯河市1.5万名复转军人免费办理了《优抚对象医疗减免证》,对复转军人和特困群众,实行救护车免费接送、免各类物理检查费,住院病人治疗费免10%等优惠措施;仅2005年来,共接收优抚对象门诊9726人次、住院病人1033人次、减免费用150多万元。同时多次降低药品价格,下调了600多种药品价格,让利患者近800万元。医院先后被评为市“双拥先进单位”和省级“优抚先进单位”。 加强医院文化建设 树立医院文化品牌 郑松振院长说:“技术是一个平台,服务是一个过程,竞争是一种动力,文化才是一种源泉。医院文化是医院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深层动力,是医院广大干部职工的精神支柱和智力支持。技术只是在医院表面的着色,而文化则能渗透在医院的心里,融进医院的血液,深入到医院的骨髓。医院文化建设的成败决定着医院是否能够持续发展。” 近年来,该院始终把医院文化放在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高度,作为医院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抓,制定“规范内部管理机制、邀请礼仪专家授课、制定科学的医疗服务流程、组织员工外出培训、医院精神征集”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提升医院文化内涵的措施,将医院文化聚焦在思想内,渗透到制度里,装饰在环境中,体现在行为上,树立了医院独特的文化品牌。 改革开放30年来,该院一步一个台阶,以先进的管理模式、高超的医疗技术、优质的服务赢得了群众的信任,赢得了社会的认可。连续3年获河南省卫生厅综合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百项千分考评漯河市总分第一,先后获得“全国诚信单位”、“全国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全国十佳百姓放心医院”、“河南省卫生先进单位”、河南省卫生系统首家服务标准化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妇产科获“全国巾帼文明岗”,院长郑松振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面对成绩,院长郑松振在感到欣慰与自豪的同时,更多的是感到了肩上的责任和压力。他表示,医院将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十七大和省委八届八次全会的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立足漯河,面向全省,不断规范医院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增强医院发展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谋发展,树立品牌,做大做强特色专科、重点专科,致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确保医院健康、快速、持续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