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永胜 通讯员 王学斌
2月25日,洛阳市中心医院领导每人都收到了一封来自该市玻璃厂路68号院、署名为任群章的患者来信。信中写道:
“这些年我经常在中心医院看病,感受很多,今写信向各位领导提几条意见和建议,或许对你们有所帮助:
一、医生是医院真正的实力,是患者心里的“招牌”,直接影响接纳病人。大门口名医栏上的老专家照片,衣着还是八九十年代的打扮,明显落伍了,建议更新;同时,要加大对中青年医师的宣传力度。
二、中医门诊力量薄弱。坐诊老中医虽然有很丰富的诊断经验,但是他们的医疗知识有些老化了,建议吸收新人,安排更多更好的中年医师。
三、就诊大楼一层注射室面积很大,可座位很少,而且不像有的医院对一些传染病有专门的划片输液区,以防其他输液的人被传染。”
……
这位寄信人在信中道出了多年来就诊的感受,也指出了医院的“瑕疵”,引起了洛阳市中心医院领导高度重视。
医院:这是患者的埋怨,也是好意
2月27日上午,这封2000多字的信被提交到了洛阳市中心医院党委会上。该院领导班子成员针对信上所指出的问题一个个展开讨论。
会议决定,由副院长和纪委书记成立调查组,核实信中所反映的问题。
三四天后,信中反映的多数问题得到证实,医院的改革也悄然展开。3月6日,门诊楼前的名医栏被重新制作更换;3月8日,门诊大楼注射室增加了10多个就诊座椅,并划分出了消化道疾病注射区、呼吸道疾病注射区等输液区域;门诊大楼的厕所重新翻修,由过去的手拉式便厕改为脚踩式,并改善了通风环境;4月1日,该院停止实行沿用了10多年之久的退休专家返聘制度……
洛阳市中心医院一位负责人说,寄信的患者看似“牢骚满腹”,其实揭露出了一些熟视无睹的问题,也反映出了患者对就诊环境的需求。信中所述中肯,对医院也是一片好意。
“任群章,我们在找您。”
为当面感谢寄信人,3月15日9时许,由一名院领导带队的“四人小组”驱车前往玻璃厂路68号院去探望任群章。
出乎意料的是,他们按照邮寄地址的线索并未找到任群章。
医院负责人说,他们想要找到这位寄信人,一是对他给医院提出的中肯意见表示感谢,并希望他能把信中最后一句省略号中没有言尽的话题继续说明;二是想要聘请他当医院的院外监督员,专门为医院挑毛病。
在连续多日寻找未果的情况下,该院希望借助本报,帮助他们寻找这位寄信人。如果您认识“洛阳市玻璃厂路68号院任群章”,请拨打本报新闻部电话0371-65970956,或直接与洛阳市中心医院(0379-63892132)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