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心点燃希望 □本报记者 董文安 杨力勇 丁宏伟 陈述明 刘妍 常俊伟 他们是天使,让人尊敬;他们更是战士,让人敬佩。 无论是抗震救灾,还是抗击非典,每一次突发事件、每一次疫魔肆虐,我们的白衣战士总是义无反顾、责无旁贷地冲在最前面。 面对手足口病疫魔,广大卫生工作者英勇无畏,无私奉献,再次用爱心点燃希望,用真情温暖心灵。 咫尺天涯 这些天,张曦与白燕萍这对夫妇很难见上一面,就是见了面,也很难说上几句话,更不用说是夫妻之间的恩爱话。 开封市儿童医院是该市第一家手足口病定点医院,作为主管业务的副院长、儿科学科带头人的张曦,肩上的重任不言而喻。同事们都说:“天上还挂着星星的时候,张院长就来到了医院;月亮升到当空的时候,张院长还在医院马不停蹄地忙碌着。” 白燕萍是开封市龙亭区卫生局的副局长,疫情发生以来,她就没有轻松过。3月19日,排查5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工作展开,她和同事们深入辖区,挨家挨户排查,常常忙到深夜。排查完毕,她又开始组织培训医务人员,下基层督导,每天在9点之前没有吃过晚饭,回家时双腿像灌了铅。 “这段时间我们几乎很难见面,家也顾不上了。每次他夜里3点回家时,我已经睡了。”白燕萍说,“早上我走的时候,他已经去医院了。为了孩子们,我们无怨无悔!” 在开封市儿童医院,记者看到,医护人员都是脚步匆匆。在病区走廊,他们正忙着拖地、清理废弃物品;在病房,他们正忙着为小患者诊疗、送药、换衣服;在重症病房,他们睁大了双眼,日夜守护着患儿。 徐惠敏和付伟是两名年轻的女医生,家里都有才几个月大的孩子,时刻需要母亲的哺育,但她们根本就顾不上孩子,已经是几天几夜没有回家。医生赵亮上午举行了婚礼,当天下午就离开新婚的妻子,返回医院投入到救治工作中…… 植根沃土 在这次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中,广大农村的任务异常繁重。在河南,有10万名乡村医生,不仅承担了全省6000多万农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还筑牢了公共卫生网的“网底”。这些天,他们都默默无闻地跋涉在乡间的小路上,穿梭于千村万户间…… 王洪林是杞县圉镇镇庄王村的普通村医,手足口病疫情爆发以来,他心里就盘算着:全村1200余口人,5岁以下的儿童156名,防控形势严峻,自己是“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应该为全村的父老乡亲们做点什么。 想到做到,说干就干。王宏林先是到杞县县城大药房购买了20件“84消毒液”,免费发放至有5岁以下儿童的家庭和本村学校6个教室,手把手地教大家消毒液的浓度配比、消毒技巧等。随后,他又购置了2000斤生石灰,让群众免费领取。 王宏林害怕村民对手足口病的认识程度不高,又连夜制作了12幅宣传条幅,悬挂在本村的大街小巷。他还从网上下载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放大制作成彩色挂图30余幅,方便群众了解啥是手足口病、怎样预防手足口病等。 为减少感染机会,王宏林还购买了156支体温计,分别送给村里5岁以下的儿童,要求孩子家长做到每个孩子1支温度计,不能交叉使用,每天8点前给孩子测量体温。这样,每天早上8时,王宏林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电话,询问并登记每个孩子的晨检记录。 初略算下来,王宏林已花费了4000多元。 义不容辞 在采访奋战在手足口病防控一线的医务人员时,他们说得最多的一个词是义不容辞。 省第六督导组医疗专家、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的张淑凤告诉记者,她刚从徐州参加学术会议回到郑州,就被抽调到督导组前往濮阳,快半个月没见自己的女儿了,但比起同组的其他女同志,孩子已17岁的她,还算好的。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黄莉莉,孩子才刚上幼儿园,更让人挂心。 张淑凤还说,在手足口病防控的关键时刻,对医务人员来说,尽一份自己的力量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连日来,今年72岁,已退休10余年的开封市陇海医院老专家钱子廉主动请缨,要求参加手足口病防治救援队的事迹,感动激励着每一位医务人员,在院内外传为美谈。 3月27日一大早,还不到上班时间,钱子廉就早早来到医院,找到院长李少清。他说:“听说医院要组建手足口病防治救援队赴农村,我身体还好,让我去吧。我有丰富的内、儿科临床经验,年轻时长期在基层工作,还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再说,医院同志都很忙,我去了能为医院分担点忧愁,还能为孩子们做点事。请让我去吧!” 望着白发苍苍的老专家,听着老人情真意切的话语,李少清紧紧握住钱子廉的手,眼眶湿润了。 …… …… 这就是我们的卫生工作者,这就是我们的白衣战士。 没有犹豫,只有神圣的历史职责和使命! 没有彷徨,只有救死扶伤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总有一种情绪在感染着我们,总有一种力量在鼓舞着我们! 历史作证,历史将永远铭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