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学山在本报调研时寄语 把新闻做深做透 把报纸做强做大 |
|
本报讯(记者 董文安)4月8日,河南省卫生厅副厅长周学山在本报调研时强调,《医药卫生报》在宣传卫生行业主旋律、推进卫生事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把卫生新闻做深做透;要锐意改革,把内部运行机制激活;要挖潜开源,把报社做强做大。 当天下午,周学山在省卫生厅人事处有关负责同志陪同下,先后来到报社编辑部、新闻部、微机室等部室,亲切慰问工作中的采编人员,深入了解报社的运行情况。他指出,近年来,报社紧紧围绕省卫生厅党组的中心工作,突出群众关注的健康热点问题,把认真搞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乡村卫生机构建设、重大疾病防治、中医药发展、医院管理年、行风建设等报道放在重要的、突出的位置,精心组织,精心安排。在此基础上,报社高度重视突发事件报道,曾在全省媒体中率先揭批“法轮功”邪教组织;印发了两期100万份抗非典专刊分发到每一户农家和社区;深入报道艾滋病防治工作,在2008年手足口病防治、抗震救灾、奥运医疗保障、问题奶粉筛查救治等一系列事件中,均给予了全面、准确、及时的报道。此外,报社还推出了郭春园、马文芳、张菊新、郭广俊、靳鸿建、孟玲玲、牛希华、刘恒亮、魏保周等10余个先进典型。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树立河南卫生工作者的良好形象,推进卫生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周学山强调,卫生宣传工作十分重要,关系到贯彻落实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关系到各项卫生工作的顺利开展,关系到卫生改革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医药卫生报》作为全省唯一一份面向医药卫生工作者的报纸,一定要围绕厅党组的中心工作,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把新闻做深做透,为全省卫生工作的顺利推进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同时要明确认识,建立一套完善高效的运行机制;要锐意改革、开拓创新,从人事、分配机制创新入手,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作为纸质新闻媒体,在当前形势下还要增强市场经济意识,强化报纸品牌管理、经营、发展,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多方挖潜,广开渠道,把报纸做强做大,为进一步树立河南卫生系统良好形象,促进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