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9年第40期第1版
 
2009年第40期第2版
 
2009年第40期第3版
 
2009年第40期第4版
 
2009年第40期第5版
 
2009年第40期第6版
 
2009年第40期第7版
 
2009年第40期第8版
 
 

严抓管理 稳步发展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改革开放30周年张良中心卫生院发展历程
□本报记者  王平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病人对卫生院的就诊环境、医疗条件、技术水平、服务质量等也都相对要求得更高,卫生院如果不加大发展步伐,显然是要落后的。作为管理者,我每天想的事儿就是如何使卫生院更好更快的发展,怎样为全镇的老百姓提供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张良中心卫生院院长李洪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张良中心卫生院建于1954年,建院初期,几间房屋破烂不堪,院内杂草丛生,污水横流,只有简单的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就诊病人非常少,年业务收入还不到10万元。进入90年代后,由于多种因素制约,卫生院的发展陷入了低谷,职工的工资得不到保障,人心涣散,四处上访,卫生院走到了关门停业的边缘。直到2001年,鲁山县卫生局对张良中心卫生院的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以院长李洪文为首的新一届领导班子集思广益,寻找卫生院发展的突破口。通过职工座谈,广泛征求意见,确立了医院新的发展思路。
    张良中心卫生院40名职工,70%属“三无”(无学历、无职称、无技术)人员,其他的则是刚毕业的学生。针对这种状况,卫生院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积极培养人才。邀请知名专家来院坐诊和指导,组织临床人员开展业务知识学习,接受新的医学理论知识,提高了临床诊断水平。同时选派业务骨干到省、市级大医院进修学习,然后以点带面带动全院业务素质的整体提高。2006年,该院与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结为帮扶对子,建立起了业务协作关系。通过4年的努力,全院一线医护人员全部轮训一遍,诊疗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卫生院积极营造爱护人才,尊重人才的氛围。在工资、奖金、福利、住房、子女就业等问题上向一线工作人员倾斜,为他们干事创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在采访中,该院一名年轻的医生王某很高兴地对记者说:“现在,国家对基层乡镇卫生院给予了很多政策,扶持卫生院建设,配备了各种医疗设备,同时卫生院还选派我们临床医生到外地进修学习,工资待遇也不错,领导们这么重视我们,在基层工作就是累一点,心里面也是高兴的。”
    为改善诊疗条件,该院采取了多种办法。其中争取上级医疗单位无偿援助救护车一辆、6参数心电监护仪一台;借贷20万元购200毫安日本东芝X光机一台;利用积累资金50万元,陆续添置了双目显微镜、手术器械、100毫安移动X光机、心电图机、电动吸引器、微机管理系统以及办公设备;靠职工集资的方式购买救护车一辆,且所有集、贷资金全部返还,医院诊疗条件得到了彻底改善。
    更新观念,转变服务理念。首先,在全体职工中开展服务教育,开展为人之道、为医之道、服务之道大讨论。其次,完善制度,明文规定廉洁行医,承诺服务内容,对败坏医德医风事件进行公示。为避免医疗收费、药品价格暗箱操作,又投资3万元对全院收费系统进行微机化管理。除此之外,在全院开展“假如我是一个病人”、“优质服务从小事做起”等一系列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通过一系列努力,广大群众对卫生院的看法有了根本转变,建立了和谐的医患关系,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张良中心卫生院利用中心卫生院项目40万元专项建设资金,又自筹资金15万元,建成了面积1200平方米的门诊楼,于2004年5月份竣工并投入使用;投资10万元将原门诊楼改为病房楼,更换了病床及办公用品。
    现在,张良中心卫生院的整体发展走在了全县乡镇卫生院的前列,服务半径已延伸近10公里。新业务的开展和服务范围的不断扩大,使周围患者得到了实惠,也使卫生院加快了发展步伐。2004年该院业务收入已达150万元,是四年前的5倍;医院先后荣获上级颁发的“先进单位”、“红旗单位”等荣誉称号,并被中共平顶山市委、平顶山市人民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