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9年第40期第1版
 
2009年第40期第2版
 
2009年第40期第3版
 
2009年第40期第4版
 
2009年第40期第5版
 
2009年第40期第6版
 
2009年第40期第7版
 
2009年第40期第8版
 
 

合理选用促胃肠动力药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随着年龄的增长,消化系统功能会出现紊乱或减弱,60岁以上老年人经常出现腹胀、反酸、呃逆等症状,严重时就需要服用促胃肠动力药。促胃肠动力药包括多巴胺受体拮抗剂、5-羟色胺受体激动剂、胃动素受体激动剂等3类。最常用的主要是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西沙必利、莫沙必利等药物,了解这些药物的功能主治以及不良反应情况,对合理应用药物至关重要。
      甲氧氯普胺为多巴胺受体拮抗剂,通过拮抗外周多巴胺受体,增加乙酰胆碱释放,发挥促动力和止吐作用,常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胃下垂伴有胃动力低下和功能性消化不良,以及胆、胰疾病等引起的腹胀、腹痛、嗳气、胃灼热及食欲不振等。由于不影响胃酸分泌,可改善糖尿病性胃轻瘫和特发性胃轻瘫患者的胃排空速率,也常用于胃食管反流病,但其易于出现中枢经神系统和锥体外系副作用(如肌震颤、双眼向上注视等),同时也有刺激泌乳的作用,因此,使用受到限制,肝肾功能不全、小儿及老年人慎用。
      多潘立酮与甲氧氯普胺作用机制基本相同,常作为治疗胃轻瘫及中度以上的功能性消化不良、反流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辅助用药。与甲氧氯普胺不同的是,它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因此副作用较甲氧氯普胺小,发生率也低,使用比较安全、普遍。但对术后或因麻醉、化疗引起的呕吐无效。1岁以下小儿,孕妇,心律失常、低钾血症、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慎用。
      西沙必利和莫沙必利同为5-羟色胺受体激动剂,通过兴奋5-羟色胺受体,释放乙酰胆碱,加强下食管括约肌压力,不仅能增强食管和胃肠道蠕动,还可增强近端结肠排空作用,属于全胃肠动力药,主要用于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缓解上腹饱胀、早饱及恶心、呕吐等症状,副作用较甲氧氯普胺为小,是目前治疗胃肠动力障碍的首选药物,可用于绝大多数类型的胃轻瘫,并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和胃食管反流病,同时也是治疗假性肠梗阻有效的促胃肠动力药。同样,肝肾功能损害、心脏病患者及老年人慎用。
      甲氧氯普胺和多潘立酮主要作用于食管下端、胃和十二指肠,仅能使下食管括约肌压力和胃排空中等度增加,因此不是治疗胃食管反流的理想药物。西沙必利作用于全胃肠道,对甲氧氯普胺或多潘立酮治疗无效的患者应用该药仍然有效,并可与多潘立酮连用。
                (摘自《医药养生保健报》   张参军文)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