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9年第39期第1版
 
2009年第39期第2版
 
2009年第39期第3版
 
2009年第39期第4版
 
 

公益医改惠及全民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6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出台。这部13000余字的文件包含了哪些理念和体制机制方面的重大创新?记者为此采访了权威人士和相关专家。
 亮点之一:
医师多点行医 病种分类付费
  《意见》提出“研究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这意味着我国医师制度的重大变革,有助于促进人才合理流动。
  煤炭总医院院长王明晓表示,我国医疗人才管理是封闭式的,医师为医院所有,人才流动受制约。允许医师多点执业,一方面可以增加医务人员的经济收入,而且自身价值也得到社会认可,另一方面也使得基层群众能就近得到较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医师多点执业对医院的发展来说可能会有一些影响。多点执业目前主要是外出做手术,如果术前术后配合不好,将难以保证医疗安全和质量.
 亮点之二
参保人员就医 跨地区“一卡通”
  医保能否跨地区报销?针对许多人的这一期待,7日发布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我国将改进医疗保障服务,推广参保人员就医“一卡通”,实现医保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
  《实施方案》指出,建立异地就医结算机制,探索异地安置的退休人员就地就医、就地结算办法。制定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解决农民工等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障关系跨制度、跨地区转移接续问题。做好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城乡医疗救助之间的衔接。
  《实施方案》明确,允许参加新农合的农民在统筹区域内自主选择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简化到县域外就医的转诊手续。
 亮点之三
基层医务人员 工资水平明确
  7日公布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基层医务人员的工资水平,要与当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 
  《实施方案》指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成本通过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补偿。政府负责其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及所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按定额定项和购买服务等方式补助。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后,药品收入不再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费的补偿渠道,不得接受药品折扣。探索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收支两条线等管理方式。
           据新华社
最关注的内容:全民医保
医保全覆盖将缓解“看病贵”顽疾
  《意见》要求,我国将逐步建立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首次实现医保的全覆盖。国家还将把关闭、破产企业和困难企业职工、大学生、非公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城镇职工或居民医保范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部部长葛延风认为,这一举措的目的在于实现医药费用的合理分担,这是解决老百姓“看病贵”最核心的措施。他说:“人人都有医保,个人付费比例大幅度降低或者不付,就没有人会喊‘贵’。”
  明年,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增幅为50%,并逐步提高政策范围内的住院报销比例及门诊费用报销范围和比例。另外,城镇职工、居民医保最高支付限额分别将提高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左右,在农村,这一标准则将是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
最关键的突破:公益性
明确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公共产品
  《意见》要求,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改革方案设计、卫生制度建立到服务体系建设都要遵循公益性的原则,“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
  用北京大学教授李玲的话说,这是我国第一次明确从“基本制度”的高度保障人民健康,对医疗卫生事业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作为公共产品的制度,必然覆盖全民、公平享有,而且制度一旦确立,就是长期稳定的。
  而财政部科研所所长贾康表示,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这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大转变,也是在医疗卫生领域明确和强调政府责任的理论基点和决策依据。
最重要的年份:2020年
这一年,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要建成
  《意见》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建立。
  卫生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医改进行这么多年,以往重具体政策层面。这次的《意见》明确提出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这是一个重大突破,确立了医改及卫生事业发展的总体方向,所有的政策都应朝着这个目标努力。
  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由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四大体系组成,四位一体、相辅相成,配套建设、协调发展。
  《意见》提出,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体系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促进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坚持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办医原则,建设结构合理、覆盖城乡的医疗服务体系。
  《意见》还要求,加快建设医疗保障体系;建立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加快建立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最明确的变化:医药分开
多付“药事费”,少开“大处方”
  《意见》指出,通过实行药品购销差别加价、设立药事服务费等多种方式逐步改革或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同时采取适当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和增加政府投入等措施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
  药事服务费主要用于补偿其向患者提供药品处方服务的合理成本,与销售药品的金额不直接挂钩。
  据分析,这将从体制机制上切断医院收支与药品销售的联系,规范用药行为,减轻群众用药负担。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余晖说,对于看病就医的患者来说,虽然增加了几元钱的药事费支出,但却大大减轻了医院以往多开药、开高价药带来的负担。而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使其真正反映医疗服务成本,将体现医务人员的技术和劳务价值,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而对于医生来讲,他们将根据自己的不同等级,提供价格不同的医疗服务来获得合理报酬。基本医疗服务价格将按照扣除财政补助的服务成本制定,体现医疗服务合理成本和技术劳务价值。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和医生提供的服务,实行分级定价。
最显著的提升:均等化
城乡居民全部都将“一视同仁”
  从今年开始,国家“逐步向城乡居民统一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差距,力争让群众少生病。
  同时,国家将免费给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为3岁以下婴幼儿做生长发育检查,为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疾病、艾滋病等人群提供防治指导等服务。
  北京大学教授李玲认为,“均等化”意味着每个人,不论性别、年龄、种族、职业、收入水平等,都享受同样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最扎实的举措:基本药物制度
中药也将进入目录
  《意见》提出我国将建立基本药物制度。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312种西药可以治疗80%以上的疾病。我国正制定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估计将有数百种,其中包括中药。
  我国有6000多家制药企业,美国也就10多家。我国药厂低水平竞争问题严重,生产、流通不规范,是造成药价虚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对医保药物将实行统一招标、配送,将规范药品流通。
最急迫的工作:公立医院改革
试点经济补偿解决“以药补医”
  作为医改方案近期将重点抓好的五项改革之一,我国将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完善公立医院经济补偿政策,逐步解决“以药补医”问题。
  作为关注的重点,《意见》明确,国家将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加大政府投入,完善公立医院经济补偿政策,逐步解决“以药补医”问题。同时,国家将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鼓励民营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院。
  根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到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将取得突破。
最有效的投入:投向农村和社区
“80%”现象将改,新资源投向薄弱环节
  医疗资源配置一直困扰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据统计,我国80%的医疗资源在城市,而城市里80%的医疗资源又在大医院,这直接导致大医院里常常人满为患,而在基层社区、尤其是偏远农村的医疗机构则冷冷清清。
  “新增卫生资源必须符合区域卫生规划,重点投向农村和社区卫生等薄弱环节。”《意见》提出,我国将科学制定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各级医院建设与设备配置标准。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