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9年第39期第1版
 
2009年第39期第2版
 
2009年第39期第3版
 
2009年第39期第4版
 
 

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本报记者 李伟强
  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拯救生命:加强医院抵御紧急情况的能力”。众所周知,近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接连发生,如2003年的“非典”,2008年的四川汶川地震,三鹿奶粉事件以及眼下的手足口病疫情,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然而,在经历了或正在经历着的这一系列有关公共卫生、自然灾难的公共安全事件的应对过程中,我们应当吸取怎样的经验和教训?又应怎样更加有效地应对?
  还是那些医生,还是那几名护士,门诊量突然增加几倍。24小时值班,吃睡在医院,还要时刻关注每个孩子的病情,尽管每个医生的脸上都是一脸疲惫,但他们的工作程序却依然井然秩序。这是最近几天来,郑州人民医院发热疱疹门诊的真实写照。
  郑州人民医院院长助理、急诊科主任张思森告诉记者:郑州人民医院作为省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备医院,为做好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工作,不但健全了卫生应急专业队伍,加强了专业人员培养演练,配备了必要设施、设备,更是在加强卫生应急学科建设,开展灾难医学、急救医学、重症医学等专业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方案。
  据了解,2003年底,国家拨出专项资金开始构建、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其中,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中的传染病医院(后备医院、病区)方面,分给河南省的国债资金为3.678亿元,由河南省发改委安排在18个省辖市和108个县(区)组织实施。
  “医院启动应急工作预案后,面对突如其来的手足口病疫情,把拯救生命放在第一位,已成为医院每个人毫不犹豫的共同选择。”郑州人民医院手足口病防治专家组成员于洪涛如是说。
  “对突发事件的反应速度和决策指挥能力,是衡量卫生系统应急管理系统有效性的最主要的指标。”郑州人民医院副院长孙世龙说,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考验着社会公众的承受能力,以及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能力。2003年以前,在处理公共卫生突发性事件时,经常会遇到信息分散、协调困难、效率低下等诸多问题,在救助过程中,各部门之间难以实现资源共享、联合行动,缺乏沟通和交流。因此,公共卫生工作落实率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弱等问题接踵而来。
  “非典”过后,我国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加强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应急体系建设,建立了从中央到省、市、县、乡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网络。河南省更是加强了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医疗服务能力、医疗质量管理的建设。建立健全了卫生应急组织机构,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建设,完善了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进一步带动了医疗机构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实现了卫生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郑州市儿童医院预检分诊处每一个医务人员都在忙碌,一个上午,他们要处理几十位发热疱疹小患者。和这么多小患者打交道,但他们并未感到紧张,他们说,医院的防护得当,没什么好怕的。
  “突发事件难以避免,但及时、有效的卫生应急管理,可以将事件对人类生命的危害降到最低。”郑州市卫生局副局长周玉东表示,做好灾难医学救援和医院抵御紧急情况的能力,对减少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和伤残、防范灾害次生和衍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效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实现公共卫生的关键是预防。”周玉东说,“我们无法知道下一个流行疾病是什么。但有一点应该是有把握的,那就是,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总是有突发的流行疾病发生,我们应该对此有准备。”从抗洪救灾到抗击非典,从抗击冰雪到抗震救灾,每一次灾难降临,对卫生系统来说,都是一场应急管理和决策指挥能力的大考试、大提升。“灾难是一种历练、一种洗礼。我们只有善于向灾难学习,才能获得真正的进步。去年,我们卫生系统对四川汶川‘5·12’大地震的快速反应和伤员的成功救治,及眼下手足口病的有效防治,都是成功的佐证。”
  河南省卫生厅应急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河南省已建立了统一指挥,分级负责的卫生应急决策指挥机制,初步形成了以卫生行政管理为中心,疾病控制、医疗救治、卫生监督机构组成的“一个中心、三大体系、上下联动、纵横协调”的卫生应急管理体制格局,使公共卫生工作真正得到加强和落实,为更加有效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突来的疫情考验了事发单位的镇定从容,考验了河南医疗卫生机构的严谨高效,考验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应急能力,同时也考验了群众对疫情的冷静和对卫生的理解。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