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医辨证治痰多 中医将痰分为寒痰、风痰、热痰、湿痰及燥痰等。 寒痰 由寒邪犯肺,使肺内津液凝聚成痰,痰呈白色。病人怕冷,喜热饮,舌苔薄白或腻。小青龙汤加减:桂枝6克,制半夏10克,干姜6克,细辛3克,杏仁10克,白芥子6克。有气喘加炙麻黄6~9克。 风痰 由风邪侵肺即伤风引起,开始痰白稀,以后可转黄黏痰。病人怕风,舌苔初起白,后转薄黄。杏苏饮加减:杏仁10克,苏叶6克,荆芥6克,前胡10克,桔梗10克,白前10克。痰色转黄,加胆星6克、连翘10克、金银花12克。 热痰 由热邪侵肺或先受风或寒邪而发高热数天后,使津液烧灼而转化为黄黏痰。病人怕热喜凉饮,舌红苔黄腻。泻白散化裁:桑白皮10克,地骨皮10克,甘草5克,石膏30克,黄芩10克,杏仁10克,胆星6克。 湿痰 湿邪侵入人体(如居潮湿环境),使肺、脾功能失调或饮食不节而运化失调引起,痰为白色稀水样。病人有身重、倦乏或便溏等症,舌苔薄白或白腻。二陈汤加味:制半夏10克,橘红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5克,杏仁10克,薏苡仁15克,苍术、白术各10克。 燥痰 由久旱气候干燥、燥邪侵肺,痰黏稠不易咯出或有咯血,病人觉口鼻咽燥等,舌苔薄黄。清燥救肺汤出入:北沙参15克,天门冬、麦门冬各10克,石膏30克,炙枇杷叶10克,杏仁10克,生地黄15克,浙贝母10克,玉竹15克。 化痰的中成药: (一)鲜竹沥水:每天3~4次,每次10~15毫升。 (二)复方竹沥水(祛痰灵):每天3次,每次两支。 (三)痰咳净:每天3次,每次1匙。 二、西医对痰多的诊治 正常人痰量很少,在吸烟或呼吸道有病变时,痰量就增多。今介绍常见痰多的几种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 遇寒凉后易犯咳、喘、痰多,经久不愈,可形成肺气肿及肺源性心脏病。在合并细菌感染时,痰黄黏且发热。 肺炎 大叶性肺炎时有铁锈痰,并伴发冷发热。 肺结核 发热、盗汗,形成肺空洞时痰量多,化验能找到结核杆菌,可伴有血痰。 支气管扩张 痰量很多,可分成稀、黏稠、特黏稠3层,也可伴咯血。 肺脓疡 痰量特多而臭,伴发热。 绿脓杆菌感染 痰呈绿色或黄绿色,较黏,伴发热。 肺癌 咯痰稀或稠,有时带血,晚期痰也臭。 化痰的常用西药: (一)氯化胺:每天3次,每次饭后服0.3~0.6克。 (二)必消痰:每天3次,每次8~16毫克。 (三)羧甲半胱氨酸:每天3次.每次0.6克(1片)。 (据39健康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