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疫魔,我们众志成城”系列报道之二 立足打好主动仗 |
|
□本报记者 董文安 杨力勇 吴玉玺 刘永胜 王平 “想不到电视上昨晚刚播,今个儿一大早你们就上门来了!豪豪,快向叔叔阿姨问好……” 3月24日上午8时15分,当专程上门进行儿童检查的卫生人员来到居民王大妈家时,这位65岁的老人扯着小孙子,一连说了几个“想不到”。 不仅是王大妈,许多群众都想不到,手足口病疫情发生后,河南快速反应,紧急部署,掀起了一场防控手足口病等春季传染病的人民战争。 未雨绸缪 疫情来得早,我们行动得也早! 河南省卫生厅疾控处副处长郭茂华告诉记者,早在2月19日,省卫生厅就下发了《关于加强春季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通知》,之后,又相继下发了开展春季爱国卫生运动、加强手足口病诊断治疗和防控工作等多个紧急通知,明确要求“认识更加提高、措施更加有效、责任更加明确、作风更加扎实”,按照“严、细、深、实、快”的要求,突出一个“实”字,把防治手足口病等春季传染病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时间追溯到2月25日。这天,河南省卫生厅召开了防控手足口病工作会议,黄玮副厅长在大会上专题部署防控工作。之后,河南省政府及卫生厅又多次召开了专题会议,要求各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充分认识疫情的严峻形势,增强防治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千方百计、标本兼治,防止疫情蔓延,防止患儿死亡。 3月26日,在杞县,记者见到了在此督导防控工作的河南省疾控中心主任刘国华。他告诉记者,2月20日,省卫生厅就向开封、商丘派驻疾病控制专家组和医疗救治专家组,立即开展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对发现的疑似病例,河南在最短时间内由专家组进行诊断,实施医疗救治;对已明确诊断的病例,迅速开展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对重点病例所在乡镇和村庄主动搜索,严防疫情蔓延。 河南是人口大省,更是农业大省,农村的防控工作举足轻重。一开始,河南就提出了“防治关口前移,严防疫情扩散”的要求,将广大农村作为防控工作的重点,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大防控宣传力度,运用有线广播、黑板报、宣传栏、标语、传单等工具,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房前屋后清除暴露垃圾、污泥积水、露天粪坑;发放生石灰、消毒剂,对垃圾、厕所进行消杀;对家庭、学校、商店等公共场所进行重点防控。 行动早、反应快、措施实。河南在这次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中,立足打好一场漂亮的主动仗! 关口前移 3月25日下午,记者来到民权县野岗乡卫生院,一走进门诊大厅,一股消毒液的气味扑面而来。预诊台前,几位患者在随手翻看手足口病的防治资料;在二楼会议室,七八名身着白大褂的医务人员正在收看电视,画面显示的是省疾控专家主讲的手足口病专题讲座。 来到留观室,记者见到了两岁的王建怡,他一边输液,一边津津有味地啃着面包。孩子的爷爷王邦成告诉记者,上午孩子发烧了,在给他洗手时,手上发现了水疱。这莫非就是村里喇叭里天天广播的手足口病?他一刻都没耽误,赶紧把孩子送到了卫生院。 野岗乡卫生院院长杨全营说,小建怡确诊为手足口病后,防保医生上午就去村里进行了消杀和流调,对孩子的大小便及时进行了消毒处理。经过治疗,孩子发热症状初步得到了控制。 民权县卫生局医政股股长孟庆伟告诉记者,疫情发生后,全县迅速将防控关口前移,在国家和省专家的指导下,制定了诊疗方案和工作流程图,在医疗机构增设了预检门诊,设立了留观病房和隔离病区,严格实行预检分诊制和首诊负责制,对确诊的患儿实行隔离治疗;同时,将关口前移到农村,实行群防群控,遏制疫情的进一步蔓延。 在从野岗乡卫生院到张庄村的路上,记者不时可见“手足口病可防可治不可怕”、“儿童出现发烧出疹要及时就医”等标语和横幅;一辆宣传面包车停在村旁,车顶的喇叭在不停地播放着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识。 来到张庄村,记者碰见了分包该村防控工作的乡党委组织委员段海洋。他说,这些天,他每天都要组织村民用县里统一购置的生石灰、消毒剂对房前屋后、垃圾堆放点、厕所进行消毒;对村里81个5岁以下的儿童,由村医每天进行体检;一旦发现可疑病例立即隔离,及时报告县疾控中心。 段海洋还说,像他这样的驻村工作队,在全县有401个,覆盖了全县所有的行政村。 (下转第三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