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季 吴玉玺
不久前,本报记者对河南省的社区护理工作的有关情况进行了调查采访,所了解到的问题让人有点儿吃惊——
社区合同护士在试用期的平均工资甚至低于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标准;多数社区护士未签劳动合同,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另外,由于护理人员的严重缺乏,导致社区卫生服务中基础护理的合格率不高,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总体上不够满意。
社区护士:待遇低下我们走人
随着医疗机构人事制度的改革,开封市有编制的护士日益减少,合同制护士逐渐增多。这是各类医疗机构降低人员成本的方法之一,直接导致了护士待遇低下,其中也包括社区护士。据开封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开封市现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多是二级、三级医院的延伸,另外还有一部分是个人及社会经济实体所承办的。这些机构的护士都是各单位自主聘用,她们的权利缺乏保障机制,因此待遇一直难以得到提高。
实际上这是一个普遍现象。在全省乃至全国各地,社区医护人员的待遇都是比较低的,而在这当中尤以社区护士的待遇为最低。
开封市社区卫生服务专家组组长陈在民向记者介绍了该市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的待遇。该中心新聘用护士基本工资为420元,卫生津贴20元,其他补助5元,加之夜班补助和误餐费等,一名护士一月收入加起来只有不到500元;老护士按工龄算,每增加一年每月增加10元基本工资,加之奖金等每月收入800元左右。
而据记者了解,在开封市一般的饭店,招聘服务员的最低工资标准为800元。 在采访中,很多社区护士苦涩地告诉记者,她们的薪酬待遇还不如农民工。
待遇低下,引发了社区护理人才的流失。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位护士长告诉记者:“待遇低,社保这些基本保障又没有,护士就没有归属感,不论是收入还是地位,都和医生差了很多,她们安不下心来,护理人才流失得很厉害。很多护士甚至觉得出去打工都比呆在这里好。”
据郑州市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负责人介绍,郑州的情况要比开封好一些,但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每年流失的护士也不在少数。不稳定的护理队伍,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护理质量出现大幅度波动。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受影响,患者不满意的现状堪忧。
社区主任:内忧外患我们无奈
由于社区护士待遇低下造成人员流失的现状,已经客观地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造成了影响。社区卫生医疗单位的负责人面对这样的局面该如何应对?他们的回答是:内忧外患我们无奈。
开封市某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一名主任向记者大倒苦水:“我们是单位,我们也得吃饭,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生存问题。”
据了解,当前的社区卫生医疗单位,无论是由原机构转制而来,还是新设置的单位,均没有摆脱旧有医疗模式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本身对社区卫生服务没有足够重视,在服务模式上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转变,还是被动地等病人上门,以临床医疗为主,服务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忽视社区群众的健康保健需求,忽视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健康干预作用。其次,人力资源匮乏、基础差、收入来源少以及相关政策跟不上,造成了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医养防、以药补医”的主体服务模式。由于收入微薄,减少支出也就成为社区医疗机构的生存理念之一,也因此导致社区护士的待遇低下。
此外,个体诊所及民营医院相对较高的待遇,也成为社区卫生机构护士流失的外力。记者了解到,开封市一家诊所护士的月工资为1500元,每天工作7个小时;一些民营医院的护士,基本工资加上效益工资,高的可达近3000元。两相比较,谁更有吸引力就不言而喻。
要想留住护士,提高其待遇已经成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得不采取的措施之一。但是,作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提高护士待遇,却做不到诊所和民营医院那样随意,其隶属单位的条条框框成很大羁绊。
同时,在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投入和扶持力度不足的情况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提高护士待遇,必然要增加收入。这样,将可能导致社区卫生医疗单位轻服务重创收的局面,进而会直接影响其应有的社会功能。事实上,有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已经在想办法搞创收,这也是一个让人无奈的现实。
专家建言:稳定队伍维系质量
社区护士摇摆在失衡的天平上。护理人员流失,已成为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的一个严重隐患。护理工作是医疗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和服务水平,进而影响到患者的切身利益。
社区护士在聘用程序、培训使用、工资待遇等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令人感到忧虑和担心。一些专家认为,这些问题就像一颗定时炸弹,如不解决,总有一天会把社区卫生的服务质量炸一个大窟窿。
如何才能让天平平衡呢?要改变这一局面,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投入是关键。有了钱,社区医院才能改善和提高其软硬件条件及技术水平,才会赢得患者的信任,才能逐渐改善社区卫生机构的经营状况,从而改善社区卫生医护人员的待遇,进而吸引和留住人才,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作为公益性社会事业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其投入只能主要依赖于各级政府。政府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投入,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
2006年下发的《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要求,各级政府要积极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运转和发展财政保障机制,合理安排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所需的基本建设投资。县级市、市辖区和省辖市人民政府承担社区卫生服务补助的主要责任。省辖市级财政要结合本地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总体规划,逐年增加本级财政对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投入。
在今年的全省卫生工作会上,省卫生厅刘学周厅长提出:“我们要抓住国家扩内需、保增长,加大卫生投入的历史性机遇,乘势而上,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以实施‘五大工程’为突破口,加快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奠定坚实基础。”而在这“五大工程”当中,有三项涉及到对基层卫生事业的投入,社区卫生事业也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开封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指出,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人员待遇的提高,不仅仅需要政府加大投入,还需同时从其他几个方面着手。其一,理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其所隶属单位的关系,给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一定的自主权;其二,要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部运行机制,要建立内部竞争机制,深化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其三,加强社区护士人才培养,并广纳人才,逐步形成一支稳定的护理队伍,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整体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