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常务会议1月份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意见和方案的出台让公众看到了医疗体制改革由市场化向公益化迈进的可喜愿景,体现了以人为本,充分体现出政府对民意的尊重。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改善保障民生的重要举措,涉及方方面面,与每个人切身利益相关。百姓有期待,政府有回应。坚持公益性,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既是医改惠民利民的起点,又是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终点。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后三年各级政府拟投入8500亿元人民币,以保证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8500亿,为医改提供了坚强保证,在这一利好政策背景下,笔者以为,配套措施跟进必须快,必须与百姓的需求与医疗发展长远目标相一致,才能使人人看得起病、人人享有医改成果的梦想照进现实。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温总理说,医疗体制改革要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它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不管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也不管富有还是贫穷,中国人生了病都有自己看医生的地方。按照政府目标,从今年开始,在3年内,让90%的城乡居民加入到不同的医保体系中,从而使他们病有所医、病有钱医,从而防止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发生。 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为医改指明了方向,原则明确。就是公共医疗卫生必须坚持公益性质,非常理性的基本药物目录。温总理说,“我们决心推动医改,就表明政府把老百姓的健康放在心里。” 牵一发而动全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但笔者相信,只要医改方案有综合配套措施跟进,有公共财政的投入为保证,医疗体制改革前景必将一片光明。值得欣喜的是,翘首以待的医改方案出台已进入倒计时,3年投入8500亿,未来医改向我们绘制了美好蓝图。笔者希望这样关乎百姓健康的好政策面世的同时,也希望新医改的阳光普照到每一个人身上。(摘自光明网 刘力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