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TS-Plus管理策略
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DOTS-Plus是直接督导短程化疗(DOTS)的延伸,是在DOTS基础上,进一步纳入更多具体细节(如二线抗结核药物的选择等)的综合管理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持续不变的政府承诺,包括寻找耐药结核菌出现的原因、运行良好的DOTS规划、长期的人力和财力资源投入、采购高质量药物、制定相关法规确保药物合理使用、各级政府与机构的通力合作等。
二、通过高质量的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及时发现和正确诊断耐药结核菌感染患者。
三、在正确管理下,利用二线抗结核药物制定合理的耐药结核菌感染治疗方案,包括合理的化疗方案设计、直视督导下治疗、药物不良反应的管理和监测等。
四、确保不间断地供应高质量抗结核药物,使患者可获得质量可靠、价格低廉的药物,确保治疗顺利进行。
五、制订合适的耐药结核病控制规划登记报告系统,包括病例登记、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中期指标和最终结果的分析及不同队列的比较。
综合治疗策略
耐药结核菌感染的治疗主要包括化学药物治疗(化疗)、免疫治疗、萎陷疗法、介入治疗及外科手术等综合手段。
化学药物治疗 基本原则包括:一、对耐多药结核病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二、 根据患者用药史、耐药结核菌菌株的流行情况及可供选用的药物,设计合理的化疗方案。三、耐多药结核病化疗方案应包括至少4种确定有效或几乎确定有效的核心药物,强化期最好由6~7种药物组成,巩固期用4~5种药物。四、可重复性好和可信度高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可被用于指导临床治疗。五、推荐每天用药。六、及时发现和处理药物不良反应。
免疫治疗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免疫调节剂主要有:γ-干扰素、白介素-2、母牛分枝杆菌疫苗(微卡苗)、草分枝杆菌疫苗、卡介苗多糖核酸等。
人工气腹 通过向结核患者腹腔注气来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的一种方法。应用该法治疗耐药结核菌感染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介入治疗 主要包括经支气管镜局部注药化疗、经皮肺穿刺注药化疗等。这些方法对患者会造成一定痛苦,但临床效果好。
外科治疗 耐药结核病尤其是耐多药结核病患者出现以下情况时,可行外科手术治疗:一、经内科规范治疗12个月以上,痰菌培养持续阳性。二、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菌种鉴定除外非结核分枝杆菌。三、胸片证实有肺内病灶(有或无空洞),病变范围局限于一侧肺野。四、年龄为18~70岁。五、患者心肺功能较好,可承受手术治疗。
目前耐药结核菌感染的应对策略尚待进一步完善,包括改进结核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技术,强化国家在结核病管理与控制中的作用,规范合理使用二线抗结核药物,开发研制高效低毒新药物等。目前,化疗是治疗耐药结核菌感染的主要手段,辅以免疫治疗、萎陷疗法、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可获得更好疗效。
(摘自《中国医学论坛报》 唐神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