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滑县卫生事业30年沧桑巨变
本报记者 张治平 通讯员 闫晓姗
30年前,赤脚医生凭听诊器、血压计走村串户为患者解除病痛。大多数群众“小病拖、大病扛”,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屡有发生。
30年后,滑县一改农民看病完全自费的历史,农民住院看病也能报销了!当地群众真正享受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重病不出县”。
从昔日的“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到如今“农民看病能报销”;从赤脚医生到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医技人才;从一座座破旧、低矮的危房诊所到如今花园式、宾馆式医院(诊所)。30年来,滑县卫生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医疗卫生队伍真正成为群众健康的守护神,为他们筑起一道坚实的健康屏障。
“勇战突如其来的‘非典’,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得到顺利实施,卫生基础设施全面改善,医技水平和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成功创建了省级卫生县城,医疗救治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卫生监督体系逐步健全,为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全县各项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谈及滑县卫生事业发展状况,该县卫生局局长王朝义如数家珍,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卫生事业关系到全县百万群众的切身利益,我们必须做好,不能有丝毫懈怠。”
卫生网络健全完善
群众就医快捷方便
看得起病、能看好病,一直是城乡居民关注的焦点。改革开放以来,滑县始终把县、乡(镇)、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他们科学实施卫生区域规划,整合全县卫生资源,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县人民医院、中心医院、中医院、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妇幼保健院为龙头,以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为基础,私营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截止2月底,全县共有22所乡(镇)卫生院、3家县直医院、7家民营医院和1867个村卫生室(诊所),确保了群众15分钟内可到达最近的卫生服务机构,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就医。
基础建设日新月异
医疗环境彻底改善
走进滑县人民医院,映入人们眼帘的是漂亮的门诊楼和崭新的十层综合病房楼。医院一线科室里,螺旋CT、X光机、彩超、数字化放射成像系统……一台台现代化诊疗设备显示出了一个县级医院的雄厚技术实力。
近年来,滑县紧紧抓住国家卫生政策向基层倾斜的大好机遇,从改善就医环境、提供就医政策等方面着手,有力地推动了该县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县直医疗卫生单位是该县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得意之作。滑县人民医院共投资1.5亿元,占地196亩,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床位650张,为滑县城区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县中医院新病房楼,总投资3500万元,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县妇幼保健院搬迁项目投资3500万元,占地35亩,总建筑面积达1.9万平方米,床位250张。
滑县的乡镇卫生院建设也成效显著。2003年以来,滑县先后投资3500万元对22个乡(镇)卫生院进行了全面改造,总建筑面积达5万平方米,其中新建3.5万平方米,改建1.5万平方米,增添设备1000余台件。就医环境大大改观,住院条件大大改善,群众对此拍手称快。
滑县的村卫生所建设日趋规范。即将全面兴建的村卫生所都是统一图纸、统一标准、统一验收,以达到村卫生所的基础设施标准化,诊疗操作规范化,规章制度统一化。该县不断加大力度完善村卫生所的服务功能,改善村卫生所基础设施条件,努力提高其技术服务水平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新农合惠及百万群众
健康保障日趋完善
“过去有病住不起院,在家拖着扛着,如今有病不仅能得到很好的治疗,而且住院费还能报销。这要放以前我连做梦也不敢想。”参合农民张老汉向滑县卫生局工作人员道出自己的心声。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让自费看病的农民和城里人一样,也能享受到医疗费用的报销。滑县2006年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精心部署,下定决心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件利国利民的实事办好。该县一是开设便捷通道,在安阳市率先把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纳入新农合门诊报销范畴。参合农民凭合作医疗证,即可“在哪看病、在哪报销”,“当天出院、当天报销”。在外务工的参合农民住院,回来后即可到户籍所在乡镇合管办办理手续并得到补偿,补偿比例按县内同级标准执行。2008年,该县率先在全省开通了新农合政策咨询热线16898168,参合农民可随时拨打该热线对新农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各项服务进行咨询。二是建立惠民通道,合理调整补偿方案,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受益面,提高新农合补偿基金使用率。县、乡、村三级定点医疗机构统一实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规定同类药品的价格不得高于零售药店的10%。该县还率先对补偿方案进行调整,努力提高基层卫生院补偿比例,对慢性病补助不设起付线,统一按合理用药费用的40%报销。三是拓宽监管渠道,出台多项监管措施,促使新农合政策落实到位。该县完善监管体系,成立了县、乡二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领导小组,落实了县、乡、村三级领导责任制和目标责任制;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做到了金融部门管钱,县财政部门管理账项往来,卫生部门负责核实相关医疗费用支出,确保了基金安全;加强报销环节的监督管理,坚持定期不定期对30家定点医疗机构进行评估检查,通过检查,对医疗机构、医生、参合农民的不规范行为进行了及时的纠正和处理。
截至目前,滑县参合农民达1140595人,参合率100%,全县累计补偿828610人次,共报销金额15948.83万元,补偿比例达到了51%。
一组组数据表明,新农合政策下,农民受益面不断扩大,受益程度不断提高,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状况明显改善。
卫生队伍得到加强
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卫生队伍建设是卫生事业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滑县卫生局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围绕培养、吸引和使用这三个环节创新机制,完善政策,努力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德才兼备的卫生人才队伍。一是多形式开展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该县将继续医学教育作为医务人员职称聘任、评优选先的必备条件,使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步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积极参加并组织开展各种培训班,选送医疗卫生单位的业务骨干参加省卫生厅、市卫生局举办的针对卫生执法监督人员、卫生院院长等各类培训班。该县对2000余名无学历的医务人员进行了中专学历教育,培训乡村中医骨干医师30多名,培训乡村医生4000多人次。二是多渠道引进医疗卫生技术人才。该县先后公开招聘录用了400名大中专学生充实到各医疗机构,通过传、帮、带的形式,培养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充分发挥医疗卫生单位的技术优势。三是抓好人才队伍的学习和教育,建设群众满意的卫生队伍。该县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在大力抓好基础建设,改善就诊环境的同时,先后开展了医疗服务承诺、医院管理年、治理商业贿赂等一系列活动,狠抓行风建设、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使得广大卫生工作者的整体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医患关系更加和谐。
目前,滑县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共拥有病床2000多张,业务用房建筑总面积122179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3亿多元,2008年全县医疗业务收入达2亿元。
谈及滑县卫生事业的发展历程,县卫生局长王朝义深有感触地说,这几年滑县卫生事业的发展经历了诸多困难和波折,但各级党委和政府及社会各界对卫生工作的支持,给了他们很大动力。他表示将继续牢固树立改革与创新的观念,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换得滑县卫生事业的丰硕成果,奏出富有时代感的惠民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