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9年第31期第1版
 
2009年第31期第2版
 
2009年第31期第3版
 
2009年第31期第4版
 
 

“医”“文”同疗伤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中医专家李辅仁和作家张抗抗谈中医。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70年的行医生涯中,我每天都用这句话提醒自己,你给病人开了一个方子,是不是对症?是不是有效?是不是尽心了?”已经90岁高龄的李辅仁精神饱满,声音洪亮。
  “您德高望重,是中医界的楷模。”张抗抗说,“中医文化的灵魂是‘医德’,所以中医深入人心;又因为中医不仅仅能够治病救人,还有一种风尚、一种德行在里面。中医大夫的忧患意识,同情心和一种悲悯的感情,是人民爱戴中医的重要原因”。
  李辅仁点点头,“要把病人视为亲人,对病人要有同情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在中医看病的过程中,我觉得中医药文化处处体现。”张抗抗说,“从医生手指切脉到用毛笔开方,到药房抓药再到小火熬制,最后温服,这个治病的流程,从文学角度看,‘有一种形式的美感’。中医药的治疗是一种感性的、直接的、‘回归自然的’。而且,中医药很有疗效。特别是未病先治,理念很超前”。
  “是啊!”李辅仁说,“中医最早提出‘治未病’,‘不治已病治未病’是《黄帝内经》中就提出来的防病养生谋略,是我国卫生界所遵循的‘预防为主’战略的最早思想,它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等多方面内容,要求人们不但要治病,而且要防病,还要注意阻挡病变发生的趋势、并在病变未产生之前就想好能够采用的救急方法,这样才能掌握对付疾病的主动权”。
  “我认为中医治病不是僵化的,是对个体生命的尊重。中医的治病原理充满着哲学思想。”张抗抗说,“我觉得中医和文学都是疗伤的,虽然方式不同。中医药已经深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在很多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都涉及到它,中医药通过文学影视的形式,也被越来越多的国外人了解和喜欢”。
   (摘自《中国中医药报》  柴玉  巨锋文)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