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医生是临床大夫中特殊的群体,面对基层、身在基层,服务对象有其自身的特点:常见病多,病种单一。由于基层条件有限,乡村医生只能凭借基本的体格检查和经验,来进行诊断。 临床思维是临床医生透过疾病现象揭示疾病本质的理性认识过程,它包括疾病诊断的确立过程和治疗方案的决策过程。掌握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是医生提高业务水平的必要条件。 正确的诊断过程一定要经过三个阶段:调查研究,搜集临床资料;提出初步诊断;临床验证,确定最后诊断。搜集、整理、验证这三个阶段相辅相成,构成了完整的诊断思维过程。要使诊断思维过程纳入优化循环,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及时性原则。要求医生对疾病能够及时诊断和早期诊断。早期诊断是早期治疗、及时治疗的基础。 二、准确性原则。临床诊断的准确性是临床治疗有效性的可靠保证。 三、层次性原则。在鉴别不同的疾病时,必须抓住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关键层次。此外,人体是多层次的统一,各个层次功能的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综合成整体的功能。疾病过程也是如此。 四、整体性原则。把人体的生命活动看成一个各器官、系统有机联系的整体。从人体的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机体内环境与外环境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复杂关系中,全面、综合地分析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性。 五、具体性原则。所谓具体性原则,就是医生在诊断疾病时,在一般医学理论指导下,根据患者发病的时间、地点、条件,对发病情况、病症的个体差异作疾病特点与整体状况的具体分析。 六、动态性原则。所谓动态性原则,就是医生要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疾病,在疾病的动态变化中把握内在联系,随着病情的演变不断修正自己的认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