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9年第29期第1版
 
2009年第29期第2版
 
2009年第29期第3版
 
2009年第29期第4版
 
 

借我一双慧眼吧!——写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之际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本报记者  李季  刘永胜  杜海燕  通讯员  李建强
      14年前,歌手那英以一曲《雾里看花》走上了央视春晚,特别是那句“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让许多人耳熟能详,久久难忘。
  今年“3·15”前夕,记者在河南某地级市采访时,再次听到了这首歌曲。唱歌的是当地一名退休老工人,说到“假义诊”、“伪药品”、“早产奶”和“无良厂商”、“非法医疗广告”等,老人眉头紧皱,无奈地哼唱起这首《雾里看花》,神色中写着彷徨和苦恼。
  “不是你不明白,而是这世界变化快。”老人说。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到来之际,有多少人都在呼唤:借我一双慧眼吧!

穿白衣的并非都是天使
      穿白衣的并非都是天使,有些甚至比“恶魔”还可怕。
      2008年夏天的一天,封丘县农民张老汉刚干完活回到家,就见几位穿白衣的“大夫”走进自家小院。“大爷,我们是‘三高四病’预防工程开封工作站的工作人员,想请你免费参加义诊和听课,我们管接送,管午餐,全免费。”半年前被查出患有脑血栓的张老汉,听说是国家级专家来义诊,立刻拍拍身上的尘土,随着来人钻进了一辆面包车。在车上,跟张老汉一同前往的还有几个乡亲,他们谁也不知道已经陷入了一场骗局中。
  “‘三高四病’预防工程开封工作站”设在开封市东郊一家企业医院里。张老汉一行一进门就被命令交25元钱,然后排队抽血化验,之后他们又被集中在一间大教室里听“来自北京的心脑血管病专家”讲课。百余人挤在空气污浊的教室里一坐就是3个小时,其间到厕所也有人跟踪。到了中午,他们又被带到医院停车棚下享用免费的午餐——油饼加胡辣汤,草草吃完饭接着上课。下午这节课是最关键的,因为验血报告出来了,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乐观。“专家”趁机向他们推荐“丹参益心胶囊”、“脑塞安胶囊”和“决明降脂片”3种价格不菲的药品。来自中牟县狼成岗57岁的校克亮大爷已经是第二次到这里来了。校大爷说,他上次被劝说花了500块钱买了一大盒决明降脂片,吃药后也没感觉多管用,倒是感觉心慌。
      将近下午4点的时候,工作人员开始组织前来参加义诊的群众报名买药,报名的被搀上汽车,没报名的则被告知之不予送回。张大爷懵了,自己没带那么多钱,不买药不就回不了家了?工作人员说,没钱也不要紧,家里不是有粮食嘛……
  “微笑背后隐藏着温柔陷阱,免费背后藏掖着割包利刀。”洛阳市民宋先生说。这几年经常有一些医生打扮的人,号称是某医疗机构的专家教授。他们三两结队,走街串户,或免费为群众进行简单体检,或将群众召集起来打着专家咨询、讲座的幌子,花言巧语引诱他们购买高价药品、医疗器械甚至保健食品。
      据了解,在药店坐堂医中不乏借着提供医药咨询而非法从医或非法推销药品的。应该说,医生坐堂药店的初衷是好的,但很多人为了一己之利钻了空子,不惜损害他人利益甚至健康!按照相关规定,坐堂医必须取得相关资质并有一定临床工作经验。坐堂的药店必须有独立的、至少50平方米的中药饮片营业区,必须有面积不小于15平方米的独立诊室等。一位深知其中内幕的消费者说,一些药店没有经过任何部门的批准,擅自安排医务人员坐堂;一些厂家为了销量,在药店购得一席之地,安排人穿上白大褂堂而皇之地冒充坐堂医;有些药店甚至安排驻店药师或者一般店员冒充坐堂医。  
  不仅在河南,全国各地都有骗子的行踪。上海市南汇区的一个村子曾发生过这样一桩令人咂舌的事情:一次免费体检后,全村百名老人同时被告知患了“糖尿病”。老人们慌了,纷纷去医院复查,除了不到十个人血糖偏高外,其余人的检查结果都正常。新华社记者高路在《谁让百名老人“患了糖尿病”?》的时评中说,所谓的“免费检查”,变成了虚晃一枪、请君入瓮的幌子,“免费”成了诱饵,“义诊”也就无“义”可言,“义”字摇身一变而为“利”字。
  开封市卫生监督所医疗监督科科长李强说,义诊是提供医疗、预防、保健等咨询服务的非商业性社会公益活动,卫生部对举办义诊活动有着严格的规定要求,群众可向当地卫生局查询义诊活动是否已备案批准,并有权利现场查看义诊人员的医师执业证书,以免上当受骗、延误病情。如发现问题,可立即向当地卫生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进行举报。

“伪药品”何以大行其道
     “美国伟哥”、“圣旺牌皮炎平乳膏”、“一正痛消喷雾剂”……光看名字,绝大多数人会认为这些都是药品。实际上,这些只是披着“药品”外衣的保健品,甚至普通食品,根本没有治疗作用。这类“伪药品”模仿药品外包装和药品名称,混迹于一些药店,给人们的安全用药带来潜在风险。
   “666,999,反看正看,都把人搞糊涂了!”洛阳市瀍河回族区的李先生说,他经常使用深圳产的名牌产品“999皮炎平软膏”,有一次他在某药店花了6.5元购买了一盒皮炎平软膏,回家仔细一看,居然是“666皮炎平软膏”。该产品系保健用品而不属于药品,消费者使用后可能贻误病情。
      洛阳市卫生监督中心主任王自敏介绍说,非药品仿冒药品通常会采用这样一些伎俩:一是“傍名牌”,即取一个与知名药品一模一样或非常相似的商品名。二是仿造药品包装的图案或者风格。三是直接标示“功能主治”、“适应症”等只有药品才允许标注的内容,夸大功能、宣传疗效。四是在包装或者说明书中对主要成分进行描述,以暗示整个产品的治疗作用。
  王自敏说,去年5月开始,他们就集中开展了针对“伪药品”的专项治理工作,先后对155家医药经营机构进行了检查,共查出30种97盒不合格产品。
  药品是有明确的功能主治或适应症,能治疗疾病的物质,其统一的批准文号是“国药准字”。然而,越来越多的“卫消证字”、“卫健证字”、“卫妆证字”等非药产品却堂而皇之地摆上了药店的货架,甚至还成为药店向患者推销的“首选”!
  王自敏说,药品的注册、审批非常严格,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如工艺研究,质量标准研究、药理研究、毒理研究,以及临床试验,研究费用相当大。而一些厂家改走保健食品、保健用品、消毒用品及食品类路线,这样不但容易获得批准,而且环节少、时间短、标准低、资金少,走向市场后又以药品的价格销售,并且由于其利润丰厚,经营者心甘情愿为其摇旗呐喊,大肆夸大其功效,诱导消费者购买。
  洛阳市卫生监督中心监督一科科长白世选说,保健品、消毒产品、化妆品谈不上疗效,而且就算药品,其疗效对患者也是有个体差异的。为了能使消费者购买“伪药品”,又能躲避卫生监督部门的查处,一些经销商采取“曲线”销售的办法:一是利用上门推销、传单宣传等吹嘘“科技成果”、“技术突破”,误导消费者。二是捏造假病例、假感谢信等,取得人们对产品的信赖。三是以“产品推介会”、“产品讲解会”、“免费义诊检查”等为幌子兜售产品,忽悠消费者。
  “保护消费者权益,首先要把保护消费者的健康权益放在首位;保护消费者的健康权益,首先要把好‘入口关’,绝不能让‘伪药品’再误导消费者了!”王自敏说。

广告“忽悠”让人雾里看花
  吃了××胶囊能彻底治愈风湿病、吃××保健品可延寿10年……虚假医药广告通过电视、电台、报纸、街头小广告等对人们进行狂轰滥炸。十几元的保健品卖到几百元,癌症被广告说成是纸老虎,声称只要不间断服药,就能完全治愈。那些急于求医的患者一旦误入其中,往往耗费大量时间和金钱而一无所获,钱花光了,病也耽搁了,最后落得人财两空的并不罕见。
     记者在通许县城就见过这样的传单:“一根头发测出铅含量,服用‘降铅口服液’让孩子健康成长。”据介绍,打着开展“排铅工程”旗号的这伙人,以开展铅元素普查为借口,以高出原价几十倍的价格向家长们推销名为“排铅口服液”的保健食品。
     尉氏患者潘某向记者投诉,春节前他在集贸市场接到一份传单,上面写着中国健康协会等多家北京知名医院专家在开封联合开展“高血压防治万里行”活动,有着高血压病史的潘某按照传单上的地点和时间准时前往。经过13项煞有介事的检查后,在工作人员的推荐下,潘某购买了8个疗程的药。服用后,潘某的血压不降反升,他这才意识到上当了。潘某告诉记者:“钱花得不少,还耽误了病情。”
  开封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农民对医疗广告的辨别能力相对较差。也正是如此,一些不法分子不遗余力,自印传单,甚至挨家挨户地散发。
  开封市工商局广告科负责人说,虚假广告一般有四个特点:一是“验方”、“成药”界限混淆;二是以偏概全,暗设陷阱;三是自我标榜,哗众取宠;四是胡编乱造,妄加评说。
      开封市工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也对虚假医疗广告的查处构成了障碍,《广告法》中没有给医疗广告单独立项,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立法缺憾。查处违法医疗广告时依据的是《医疗广告管理办法》,但其法律效力太低,罚款数额最高只有5000元,很难对骗子起到震慑作用。

慧眼、利剑除“顽疾”
  这些看似不高明的骗术为何屡屡得逞呢?消协工作人员提醒说,消费者一定要摆正心态自生慧眼,不要轻信免费检查中给出的诊断结果;任何保健品都不具医药疗效,不能等同于药物来使用;发现病情应该到正规医院就诊。
  消费者不要迷信名人代言的广告,对承诺显著疗效的广告也要警惕,择医购药要去正规医院,保存好病历、处方、挂号凭证、各种检查和化验报告单及收据等有效凭据,一旦权益受到侵害,可以通过相关途径维权。
  专业人士表示,要彻底根治虚假医药广告,必须提高广告发布者、经营者的违法成本,明确媒体主管部门的责任,从法律、行政等多方面加强对媒体的监管。只有卫生行政主管、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媒体形成合力,互相监督,才可能净化医药广告市场。
  记者了解到,在今年召开的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对食品药品和安全生产的关注格外强烈。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建农在发言中说,要赋予“民以食为天”以新的诠释,过去说“民以食为天”是指有饭吃、饿不死,而现在说“民以食为天”是指吃得健康、吃得安全。
  在“三鹿奶粉事件”发生近半年后,全国人大常委会高票通过了新的《食品安全法》,明确要统一食品标准,取消食品“免检”,实施召回制度,打击虚假广告。新法将于6月1日起施行,现行的《食品卫生法》同时废止。
  广大消费者在期待着!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