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9年第28期第1版
 
2009年第28期第2版
 
2009年第28期第3版
 
2009年第28期第4版
 
 

为了一方百姓的健康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叶县常村乡卫生院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 赵忠民 王平 王正勋 戴俊 常俊伟 刘一龙
  改革开放30年来,平顶山市叶县常村乡中心卫生院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近3年来,该院领导班子以团结拼搏、求真务实的工作精神,围绕群众需要,加大卫生院的改革与创新,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使卫生院的基础建设、医疗技术、经济收入等都走在了全市乡镇卫生院前列。近期,本报记者对该卫生院的办院经验进行了深入采访。

贴心服务赢来好口碑

  “什么事情只做规定动作,仅满足于和别人做的一样好,没有超越他人的勇气,这只能称作一般”该院院长李建民如是说。多年来,常村乡卫生院正是依靠别人没有的勇气,成功跨越一个又一个门槛。在兴院之路上,优质服务的理念可谓功不可没。
  2008年夏的一件事,让常村乡卫生院的护士长刘荷仙记忆犹新。新农合实施后,原本病人较少的卫生院住院病人增加,床位紧张的现象突显。可是却有一位病人要求单人单间,且只出一个床位的费用。在他刚入院时,病人不多,卫生院同意了他的要求,可两天后入院病人增多,卫生院便安排其他病人入住到该病人所在的病房内。但是该病人执意不肯,并与医护人员发生了争执。为了贯彻医院“要为病人做好服务”的规定,护士长的刘荷仙针对该情况,亲自做病人的工作,解释病房入住状况,还买来礼物看望该病人,她用真情感动了病人,使其最终同意与其他病人同住一间病房。
  这只是卫生院服务患者的一个真实缩影,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
  “乡镇卫生院服务的对象大部分是农民,农民兄弟对医疗知识的不了解,也为医护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刘荷仙对记者如是说。比如不许随地吐痰、扔烟头,有些病人不遵守;护士义务为病人剪指甲、梳头,病人不理解也不接受。但是他们依然不放弃,用行动和贴心的服务温暖患者。
  该院副院长王德方告诉记者,卫生院一直很重视服务意识的培养,在全县率先设立导医服务,极大地方便了病人。还开设了从就诊到交费取药的导医服务,方便患者就医。
  为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准,打造医院品牌,提高医院知名度,医院又推出了五项服务承诺:一是开设内部食堂,对病人供应平价饭菜,免费供应茶水,免费煎中药;二是凡住院病人,免费供应被褥、茶瓶等用品;三是冬季保证每个病房暖气开放,夏天单间病房使用空调;四是开通急救绿色通道,120急救车免费接就诊病人,对“三无”病人实行先接诊、先抢救、先入院后办手续的“三先一后”服务;五是对新农合参合患者,实行全程微机化管理,保证当日出院当日报销。
  也许你不走进她们,你不会知道她们有多苦多委屈,她们哭了,还经常委屈地暗自流泪,但当问起她们对职业的追求和选择时,她们总是摇摇头笑笑说无悔,这是记者日前在平顶山叶县常村乡卫生院护理队伍中的所见所闻。
  记者在常村乡卫生院采访护士长刘荷仙时,这位看似坚强的女孩,在谈到护士工作的辛苦时眼圈红了。她告诉记者,她是1999年从平顶山卫校毕业后来到卫生院的,当时的卫生院没有现在发展的这么好,但当时医院新领导班子的成立给她带来了许多的机遇。医院在以李建民为首的领导子的带领下重视服务理念建设,先后出台了多个护理及服务的措施。“医院发展的越好,似乎对护理人员的要求更高了。”刘荷仙笑着对记者说。年轻的护士静脉输液扎针时,容易紧张而造成失误,患者们对此有很多埋怨。刘荷仙便带领护士们从自身做起,在自己身上试扎,或者是拿自己的亲昵朋友当作“试验品”,说起这些刘荷仙总想落泪。
  去年夏天,有位回族患者住院,该患者不让护士而是自己的家人陪护,还讲了许多为难的话,使值班护士小王委屈的流泪。后来,经院领导研究决定,为了照顾少数民族患者,为其安排了“单间”。李某最终被医院的真诚打动,出院时专程向护士赔礼道歉。直到现在,护士小王对此仍记忆犹新,她还说:“虽然有时我们流泪,可我们真的无悔,这也是我们做护士姐妹们的心声。”
 
细微之处彰显为民真情

  “太好了,医院不仅医疗技术高服务的好,还给我们免费发餐票。”来自内科病房的患者家属刘宽高兴地对记者说。原来该院从去年开设食堂开始,凡是住院病人,每人每天免费发放三元饭票。并免费供应被褥,暖瓶等用品。同时该院也出台了一系列服务措施,为病人免费供应茶水,免费煎中药;冬天暖气开放,夏天空调使用;开通急诊绿色通道,120急救车免费接诊病人;对“三无”病人实行“先接诊、先抢救、先入院后办手续”的“三先一后”服务,并对新农合患者,全程微机化管理,保证当日出院当日报销等一系列的服务举措。
  “您不知道,自己带鸡蛋和面去医院食堂加工汤面等,加工费才1毛钱,医院真是处处为咱们病人着想啊!”在该院餐厅里患者家属王得胜激动的说:“俺是从平顶山的医院转来的,当时俺是做通了家人的工作才转院的,因为这医院有个老中医刘邦伍看病非常好,不仅花钱少,而且治得好。最重要的是卫生院的服务做得特别周到,说明医院真的重视我们患者啊。”
  该院副院长王德方算了一笔账,在食堂推出为患者免费赠送餐票及低加工费等,以顾住成本和服务患者为主赚取利润为辅开始,医院已经为患者省去数万元了。“看似医院吃了点亏,可患者的入住率却提高了很多,并且在老百姓的心里留下了很好的口碑。有次回老家,老家的人抓住我的手说,王院长,听说你们那医院免费送饭票,并且加工费非常低?你们真的在为群众做事啊”。该院院长李建民感慨地说:“其实在医院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举措和很微小的事,但在患者心里却是一个永久的记忆,却能在群众和患者中流传,真是金碑银碑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啊!”

花最少的钱为病人治好病

  让患者花最少的钱治好病,常村乡卫生院正在切实的履行这一誓言!
  病例一:患者朱杏丽,鲁山县张宽带乡人,常年失眠、神经性综合征。在上级各大医院治疗花去几万元,在常村乡卫生院6副中药,60多元治愈。
  病例二:患者李召田,60多岁,常村乡潭沟村人,脑梗赛、偏瘫四处求医花去数万元,在常村乡卫生院住9天,医疗费300多元治愈,十几年无复发。
  病例三:夏礼乡仁李村,李规,50多岁,经大医院诊断肾衰竭,在大医院透析几次花去数万元拿不起钱了,只好来常村卫生院,吃了十多副中药,检查基本正常。共花费400多元。
  ……
  这是记者在该院支部书记,中医内科主任老中医刘帮伍哪里看到的患者病例。“有些病只要对症下药就行了,最主要的是心理疗法,”刘邦伍高兴地说“其实我每次看病时,都要多询问他们最近的生活怎样,心情怎样等等。特别是住院的病人,多和他们沟通,病人信赖你了,心情也好了,并且积极的配合,病情会很快恢复的。”“还有就是让病人花最少的钱治疗最大的病,一切为病人着想了,当病人感觉到你在为他想时,他也会为你做宣传的,我每天接诊100多个病人,大部分人都是从出院的病人哪里得到的消息才莫名而来的。”说起这刘邦伍异常激动。
  “医院真的贴身在为我们着想,刘主任更是想着俺们老百姓。在大医院看病开药时至少得几十元甚至几百元,而刘主任开的药才几元十几元。并且效果特别地好。”78岁的患者刘玉群的家人刘某用浓重的叶县方言不理解的说:“象这样有钱不‘挣’的医院和医生不太多喽。”“以前其实有许多患者在我们这看病时都不理解,都说,嫌药和钱太少,怀疑能不能治好,但当全治愈时他们总是很感激,我得到的感谢信和锦旗已经不计其数了。”刘邦伍自豪的说。

过硬技术促院展翅腾飞

  走进叶县常村乡中心卫生院的“健康大门”,记者就情不自禁地发出“这规模与县级医院相比绝不逊色”的感叹。据了解,该院整体基础设施建设、大型先进医疗设备、日门诊量和各类手术开展、业务经济总收入等均在全县乡镇卫生院位列第一。
  据该院院长李建民介绍,目前,卫生院开放床位90张;拥有CT、C臂、X光机、B超、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心电图机、心电工作站、乳腺检查仪等先进医疗设备;设中医内科、西医内科、骨科、普外科、妇产科、疼痛科、肛肠科、儿科、化验室、放射室、CT室等近30个临床医技科室;成功开展了射频热凝靶点治疗术治疗疼痛类、神经外科类、骨科类肿瘤科类等疾病,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劲椎间盘突出、骨伤病(骨折、骨髓炎)等新技术、新项目。
  “引进一位好人才,开展一项新技术,打造一个新亮点。”这是该院院长李建民的人才发展观。
  常村乡中心卫生院快速发展的“奥妙”之一就是走“人才强院、科技兴院”之路。记者采访了解到,近年来,该院在引进人才,留住人才上大做文章。采取分两步走的方式,一是培养好现有人才,解决职工住房和引进人才住房问题,筹资200多万元建起了一栋四个单元的四层标准化职工住宅楼,真正实现了职工“安居乐业”,解决了职工的后顾之忧,同时每年选派5名以上政治思想好、业务基础扎实、能吃苦、喜钻研的青年医护人员到北京、郑州、平顶山等地进修学习,目前,20多名学成返院工作的医务人员已成为医院的业务技术骨干力量;二是向社会公开招聘引进技术人才,为引进的技术人才提供宽敞的住房、生活补助、科研经费,大力支持其开展新项目、新技术,并投入大量资金为开展新项目、新技术购置所需先进医疗设备,目前,引进的9名各类技术人才已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取得了不凡的成绩,开展了众多新项目、新技术,打造了一个又一个亮点,有力地推进了医院的快速发展。
  记者采访了解到,原某县级中医院的蒋国富医生,曾先后在北京西苑医院、北京骨髓炎医院学习微创手术和射频热凝靶点术等新技术,2007年底,学成回到平顶山的蒋国富原本想大干一场,充分发挥自己掌握的新技术,解除众多患者的病痛,却没有料到联系了几家医院均未达成心愿。2008年初,常村乡中心卫生院院长李建民得知这一情况,立即真诚地邀请蒋国富加盟常村乡卫生院。此后,蒋国富立即筹备开展新技术“射频热凝靶点治疗术”,卫生院为此投资近100万元购置了C臂、射频热凝靶点仪等先进医疗设备。“射频热凝靶点治疗术”在卫生院的迅速成功开展,不仅解除了众多患者的病痛,该项技术还填补了平顶山市空白。据蒋国富医生介绍,“射频热凝靶点治疗术”是在大C臂X光机准确定位,数字减影下时时检测,导航系统的精确引导下直接作用在病变的髓核上,数据准确在1毫米以下,角度误差小于1度,治疗更准确、更有效、更人性化,几乎不伤及任何正常组织,治疗时间短、无痛苦,恢复快,深受患者称赞。据了解,“射频热凝靶点治疗术”已成功开展手术100多例,是继该院脑血栓后遗症治疗、脑瘫手术、微创手术治疗等新技术、新亮点之后,而成功打造的又一大新亮点。
  “手术没有一点痛苦,我昨天才做的手术,现在头也不晕了,感觉非常好。”在该院2楼病房,符先生高兴地告诉记者。据了解,符先生因四肢无力、头晕、不能正常行走,前来卫生院治疗,经蒋国富医生检查确诊,患脊髓型劲椎病(劲椎间盘突出),劲椎C5/6较重,蒋国富医生为其成功实施“劲椎间盘5/6突出射频热凝靶点治疗术”。
  据该院院长李建民介绍,卫生院随着人才引进的增加,新项目、新技术不断开展,整体医疗技术水平显著提高,业务收入也在逐年大幅度增长,2008年,全院业务收入已达400多万元,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

创新机制激发活力

  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活力,是常村卫生院寻求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抉择。近年来,常村卫生院在强化内部管理上付出了艰苦地努力,在医院管理的深度与广度上挺进再挺进。当我们聆听常村卫生院前行的节奏时,其实就是在见证医院不断创新管理的步伐。他们的实践和探索,始终诠释着这样一个真理——管理是医院永恒的主题!
  有人说过,医院的发展历史,其实就是不断创新医院管理的历史。如果我们翻开常村卫生院的发展史册,沿着时间这条线索一路寻找,准会捕捉到许多具有标志性的历史节点,其中,1999年显得格外醒目,它就像一块泾渭分明的界碑,常村卫生院发展路上的一道分水岭。那一年,以李建民院长为首的新一届领导班子闪亮登场,给陷入发展僵局的常村卫生院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同时也带来了崭新的发展希望。
  于是,“发展必须从管理开始”便成为常村卫生院领导班子集体的共识。事实上,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社会办医日益增多,常村卫生院在医药、医疗市场的主导地位不断受到冲击,人才、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流动加速,医院每天都面临巨大的挑战和竞争。作为常村乡医疗行业的龙头老大,如何满足当地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成为常村卫生院必须认真解答的难题。该院领导班子审时度势,最终找到了解题的思路——以改革为突破口,狠抓医院管理,努力实现医院跨越式发展。整体基础设施建设全县乡镇卫生院排名第一,大型先进医疗设备全县乡镇卫生院排名第一,日门诊量和各类手术开展全县乡镇卫生院排名第一,定务经济总收入全县乡镇卫生院排名第一。这四个”第一”,是对常驻村乡中心卫生院现状的最好总结。
  为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医院制定了科室年终综合考核评分标准和考核办法,不断完善成本核算,收入分配向临床一线倾斜,积极探索、深化分配等制度的改革,正确引导、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医院还不断加强医疗设备和药品管理,积极探索医院后勤体制改革,创节约型医院。管理的艰难或许不在于增设管理机构,不在于建章立制,而在于规章制度的执行。规章制度可以写在纸上,贴在墙上,甚至可以要求所有干部职工倒背如流,但这并不能保证管理就会取得实效,因为规章制度需要落到实处变成一种自觉行为,才能最终产生效果。人们常说“赢在执行”,其真实含意就是要在规章制度的执行上面下功夫。准确地讲,执行力是检验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指标,一所医院政令是否畅通,能否做到令行禁止直接关系到医院的战斗力强弱。为此,常村卫生院管理团队特别强调执行力,对于医院做出的战略方针、政策规定、规章制度,要求全体干部职工不管是否理解,是否认同,都必须执行,不允许任何部门、个人有半步逾越。
  为杜绝暗箱操作,实现医院管理的公开、透明,常村卫生院积极推行以职工代表大会为主、其它形式为辅的院务公开工作。他们不断规范和完善院务公开制度,制定了院务公开目标责任制、定期报告制度、职工评价制度、效能监察制度、工作考核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和监督制度,确保院务公开落到实处,突出职代会对重大决策的审议。坚持方针目标不经职代会审议讨论不出台;重大改革措施、方案不经职代会审议通过不实施;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不经职代会审议决定不执行。正是坚持院务公开,促进了医院的党风廉政建设,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推进了医院的现代化管理,为构建和谐医院打下了坚实基础。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职工,关心职工,实行人性化管理。事实上,医院领导班子在医院管理过程中,始终扮演着医院“公仆”的角色,竭尽全力为职工和患者服务。他们坚持做到急职工所急、忧职工所忧,以帮助解决职工的疾苦为己任。当职工在生活上遭遇困难时,总有他们关爱的身影闪现;当职工在工作上遇到难题时,总有他们帮助扶持的双手出现……灵魂唤醒灵魂,真情回报真情,领导心装职工,职工心装患者,这片医学圣地,由此散发出和谐的芬芳。
  勿庸置疑,管理水平的提高永无止境,因为发展永远不会终结。不断创新管理机制,积极探索管理新模式,始终是常村卫生院管理团队不懈的追求。为更好地改进工作,直接听取院内外意见,及时解决问题,他们建立了以院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医疗质量责任追究制度,与患者谈话签字制度,首诊首科负责制,使医疗服务更加贴近社会、群众的需要;努力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将医保、新农合工作的重心从登记、算帐向宣传、检查和监督职能转变,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的运行机制,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更有力的医疗保障……
  在常村卫生院,“细节决定成败”是每个人坚信的真理。正是医院在管理上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才杜绝了医院在药品、医疗器械购销环节中出现“收受回扣或红包”、“开单提成”的现象,并从源头上降低了医疗成本,保证了医务人员能够做到恪守医疗道德,依法行医,做到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使诊疗行为更加科学、安全,使医疗服务质量得到不断提高;使一所布局合理、设置科学、秩序井然、运行高效的现代化卫生院成为常村乡医疗行业的一面旗帜,成为这片土地上的一道亮丽风景。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