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类是非类固醇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布洛芬、萘普生等。这类药物应用广泛,小到发烧感冒、头痛、牙痛等常见病,大到治疗骨关节病、类风湿关节炎以及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尤其是中老年患者,长期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一吃就是半年甚至几年,对胃肠的轻微刺激,逐渐积累,容易引起急性胃黏膜病变、糜烂出血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甚至出血等。 这类药物引起的胃黏膜损伤主要有两点:一是药物的直接刺激作用,更重要的是药物吸收后抑制了环氧合酶的活性,后者使得前列环素、前列腺素等具有胃黏膜保护作用的激素分泌减少。 另一类是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强的松、地塞米松、可的松等,这类药物有减少黏液分泌及促进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的作用。高酸性胃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病患者使用上述药物后,会加重病情,严重者可出现胃出血和穿孔,所以长期服用此类药物时,应尽量搭配一些抑酸药,如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等。 一般来说,在胃病的急性期、活动期,禁用上述药物。如果在胃病的稳定期、缓解期,必须使用以上药物的话,应尽量在饭后服药,以减少空腹时药物与胃黏膜的直接接触,对胃造成的损害。还可在服药前,先服用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胃速乐、胃舒平等。 (摘自《生命时报》 李颖慧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