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下午,参加全国两会的卫生部长陈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新的医疗体制改革中公立医院必须保证公益性。政府能有8500亿投入已很不容易。我现在在医务界,如果我不想着能不能把一些病给控制住,只是一天到晚想收支两条线,那还是一个医务人员应该有的人道主义价值观吗?那价值观就偏掉了。 好医生看病须讲卫生经济学 记者:你总是强调适宜技术和基本药物,但目前在医务界,医生和医院关注最多的好像是治愈率? 陈竺:这也是在我国医学教育中的某种欠缺,基本不谈卫生经济学。但在很多国家的医务界,已是共识。很多国家的医生,他看一个病人,会先注意你是谁,有没有保障,如果你有医保,是哪一种险种?所以,不能脱离了患者的承受能力,去开贵药。我讲的适宜技术,并不都是低技术,而是适合这个病人的、成本效益最高的技术。医务人员要在患者能够承受的范围内,把事情做到最好。 记者:可是,很多医生在救治大病或危重症患者时,可能很难考虑到那些成本了。 陈竺:我不认为一个好的医生,就可以完全不考虑卫生经济学。这恰恰说明我们医学教育当中还不够的一些方面,包括医学伦理学,原来我们都不讲这些东西的,但现在知情、同意啊,这些东西都很重要的。 尊重医生不仅是在人格上也是在收入上 记者:在现有的政府投入下和医改全局下,要调动600多万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卫生部门有没有具体措施? 陈竺:第一是,医生的社会地位要得到尊重。这么多年来,我们没有把医生和教师放到一样的位置上去对待。如果是这样的话,很多问题早就解决了。比方说待遇问题,现在乡村教师都变成公务员待遇了,但我却还要为乡村医生,一个月几百块钱的补助为难。我们昨天开会开到很晚,讲到后来,眼泪都要掉下来了,我说,一定要为这支队伍做点什么。我们乡镇卫生院的医生,要比乡镇中学教师的收入差很多。所以,你们不能只看大医院专家的收入。 经济学祖师亚当斯密论述:我们把自己的健康托付给医生,把自己的财富,并且有时还把自己的名誉和生命,托付给律师,这两类人,是应该特别受尊重的。但在我们国家,医生还要为接近教师的地位而努力,我觉得这是很不理想的一种状况。所以,医生的社会地位要得到尊重,而且这种尊重,是在人格上,也是在收入上。还有,医学科学要得到尊重,治病救人是一种最高尚的事业。这些都是很基本的东西,但做起来却很难。(摘自《新京报》 魏铭言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