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9年第28期第1版
 
2009年第28期第2版
 
2009年第28期第3版
 
2009年第28期第4版
 
 

湿疹的中医治疗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中医分型
      一、热重于湿   发病急,病程短,局部皮损初期皮肤潮红火欣热,轻度肿胀,继而粟疹成片或水疱密集,渗液流津,瘙痒无休。可伴心烦口渴、身热、便秘溲赤。舌质红,舌苔白或黄,脉弦滑或弦略数。
      二、湿重于热   急性发作后,或起病较缓,皮损以丘疹、丘疱疹及小水疱为主,皮肤轻度潮红,糜烂渗出。伴有纳食不香、身倦、大便不干。舌质淡,舌苔白或白腻,脉滑或弦滑或缓。
      三、血燥证   病程日久,皮损粗糙肥厚,表面可有抓痕、血痂、鳞屑,颜色暗或色素沉着,瘙痒明显。可伴皮肤干燥、口干。舌质淡或略暗,舌体胖,舌苔白或薄少,脉沉滑或细。
治法
      一、汤药
      (一)热重于湿: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10克,黄芩10克,白茅根30克,生地黄15克,大青叶15克,石膏30 克,车前子10克,白鲜皮10克。(二)湿重于热:除湿胃苓汤加减。白术10克,茯苓皮15克,薏苡仁15克,黄芩6克,栀子6克,陈皮6克,泽泻10克,苦参10克。(三)血燥证:当归饮子加减。当归10克,鸡血藤15克,赤芍药10克,白芍药10 克,生地黄15克,刺蒺藜10克,陈皮6克,白术10克,丹参15克,牡丹皮10克,茯苓10克。
      二、中成药   龙胆泻肝丸6克,每天两次;复方青黛胶囊2~4粒,每天2~3次;二妙丸6克,每天两次;参苓白术丸6克,每天两次;皮肤病血毒丸20粒,每天两次;四物胶囊2~4粒,每天3次。
      三、外用药   急性期无渗出用炉甘石洗剂、六一散、松花粉,急性期有渗出用3%硼酸液或马齿苋液做冷湿敷,慢性期用5%~10%黑豆馏油软膏、10%鱼石脂软膏、冰黄肤乐软膏等。皮肤康洗液可用于外阴、肛周处皮损,每天1~2次。
日常调养注意
      一、当皮损泛发或继发感染或引起全身发红时,请到医院就诊,必要时住院治疗。
      二、湿敷的注意事项:(一) 急性湿疹适宜冷湿敷,亚急性湿疹偏于急性皮损表现适用冷湿敷,偏于慢性期皮损时可用温湿敷,慢性肥厚性皮损适宜热罨包方法。(二)湿敷的面积不能过大,水肿明显、渗出明显时可做持续湿敷。
      三、尽可能寻找致病或诱发加重的原因,如食物、吸入物变应原检查,斑贴试验,也不能忽略对工作环境、生活习惯、思想情绪、性格偏好等方面因素的了解与分析。
      四、避免不良刺激与错误应对疾病的某些方法。内衣宜用柔软舒适的棉质品。急性期不宜热水洗烫,无度搔抓易引起感染。
      五、保持皮肤清洁,避免过度疲劳,禁忌辛辣、酒腥、动风及可能诱发加重病情的食物。
    (摘自《中国中医药报》   佘   石文)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